10月4日,“传承·创新·超越”化工高质量发展论坛——化工与爆破学院建院40周年暨化工专业创办40周年活动在淮南隆重举行。来自全国40余家单位的100余名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单位专家和领导齐聚一堂,汇聚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合力,交流化工行业科技动态和先进成果,研讨化工专业建设方向,助力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和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光明教授出席大会并致欢迎辞。
教育部先进功能材料制造工程中心主任、炼焦煤资源绿色综合开发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华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教授韩一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化工与制药类分委会委员、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教学名师、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潘艳秋,中国煤炭科工集团二级首席科学家、研究员王乃继校友,北京凌天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教授级高工常建校友,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高工杜鹏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李文志校友,国家级人才、安徽理工大学张中标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姚运金校友、安徽理工大学教授陈明强、李寒旭,安徽大学教授项东校友、华东理工大学教授王义明校友等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学校师生代表120余人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赵光明致辞
赵光明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表示,此次论坛旨在充分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重要论述精神,充分发挥高校优势,汇聚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合力,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聚焦化工行业技术进步与学科建设核心议题,交流行业科技动态,分享化工技术领域先进成果,研讨学科建设思路,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化工行业技术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和技术支撑。赵光明指出,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源于原煤炭部所属高校中最早设立的煤化工专业,1985年招收本科生,1999年更名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业自开办以来已走过40载,目前专业以煤化工为特色,设有煤化工、能源化工和精细化工三个方向。2021年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培养的人才质量高,社会认可度高,为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精细化工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会邀请了12位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分享行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韩一帆、潘艳秋、王乃继、武成利、张中标、汪泉、胡劲松等教授先后主持特邀报告并为专家颁发报告证书。

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研讨现场
随后,召开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研讨会,40余名嘉宾代表应邀参加研讨,会上汇报了专业建设和发展情况,专家和校友们畅所欲言,围绕专业立德树人具体举措、高层次人才引育、高水平教学成果奖凝练、标志性科研项目申报、课程与教材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交流,为学科专业建设发展集思广益,进一步厘清了行业发展趋势和科学研究方向,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和目标。

会议合影(摄影:任磊)
据悉,本次会议由我校主办,安徽理工大学化工与爆破学院、安徽省现代煤炭加工技术研究院、安徽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种聚合物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先进煤基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等单位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