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上午9时,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主运动场人声鼎沸,彩旗飘扬,氢球高挂,处处洋溢着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新校区启用仪式在此隆重举行。

新校区正式启用

仪式现场
淮南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宏,中国工程院院士袁亮,中共淮南市委常委、淮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祖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全玉,淮南矿业集团总经理王世森,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正明,广东粤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广东粤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树坪,安徽理工大学原党委书记杜家忠,原淮南工业学院院长李贤国,安徽理工大学原校长张文祥、原党委书记张明旭等学校部分老领导和嘉宾,给予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建设大力支持的淮南市有关单位和部门领导,以及设计、施工单位的代表应邀出席启用仪式。校党委书记郭永存、校长王其东、党委副书记王洪、副校长孟祥瑞、纪委书记周峰、副校长郑明东出席仪式,与8000余名师生怀着无比激动喜悦的心情,共同见证我校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辉煌时刻。王其东主持启用仪式。
在庄严洪亮的《国歌》声中,仪式正式开始。

王宏讲话
仪式上,王宏发表讲话。她代表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来宾表示最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淮南发展和新校区建设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向入住新校区的全体师生致以最美好的祝愿!她指出,安徽理工大学建校以来,与淮南风雨偕行,共同发展,硕果累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成就卓越的人才,创造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煤炭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安徽理工大学是淮南最为闪亮的一张名片。当前,淮南正处于转型创新、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在打造国家新型能源基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安徽理工大学此时喜迁新址,拓展了发展新空间,登上了跨越新起点,迈入了大有作为的崭新阶段。王宏希望市校加强交流、互动协作、共建共享,合力涵养创新精神、打造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人才,持续汇聚更多的创新动力,共同推进创新型“三个强省”建设。她祝愿安徽理工大学根植淮南、胸怀天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早日建成“双一流”大学。

袁亮致辞
袁亮作为校友代表致辞,向母校表达诚挚感谢,送上最真诚的祝福。他回忆了自己在母校就读时的美好时光,为如今新校园的建成启用、学校取得辉煌成就而骄傲,也为自己身为安理大的一员感到无比自豪。他说,如今校址又一次变迁了,环境改变了,条件改善了,但母校严谨的校风没变,母校争创一流的气魄没变,母校赋予每个学子的情怀没变。七十多年来,母校一直秉承“艰苦奋斗、务实奉献”的传统,铸就了“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校园文化精神,真抓实干,改革创新,培养出的一代代莘莘学子满载母校赋予的精神和力量奔赴各行各业,奔赴海内外,显示出青春的朝气,奏响了时代的强音。他希望广大年轻校友珍惜在这美丽新校园的学习机会,弘扬校园精神,树立远大的思想,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取得更大的成绩。

郭永存致辞

王其东主持仪式(摄影:李博、倪军、吴雷、张越、黎志豪、张雷)
郭永存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学校党政感谢省委省政府的关怀,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支持,淮南市委市政府和以重点局为代表的相关局委办区乡镇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感谢为新校区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服务保障的淮南市有关单位和设计、建设、施工单位的努力付出。同时感谢为新校区建设辛勤付出的一线同志们和全校广大教职工、离退休老同志以及海内外校友的理解和支持,感谢新校区的首批主人2016级新生的到来,为新校园赋予了生机和活力。
郭永存回顾了新校区从项目立项、开工建设到启用的7年建设历程和基本情况。他指出,新校区的启用,标志着新校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重大成果、进入了新阶段,安徽理工大学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平台上。同时新校区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配套有待进一步跟进、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收官有待进一步求精,把新校区建设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他强调,新校区全面建成使用,将有效打破学校发展的资源制约,为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争创“双一流”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有利于校地融合发展,携手推进创新驱动。他希望大家牢记大学使命,坚守大学理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安徽奋力在中部崛起中创出新路、为淮南奋力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闯出新路提供人才、智力和科技支撑,为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最后,郭永存宣布: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正式启用!
霎时间,校歌响起,掌声雷动,彩烟升起,礼花绽放,五彩气球放飞天空,现场成了欢呼的海洋,启用仪式圆满结束。
据悉,新校区建设工程被列为安徽省“861”和淮南市重点工程,从2009年省发改委同意项目立项建设,2010年9月市政府公开挂牌出让三块老校区土地,2011年5月19日举行新校区开工奠基仪式,2012年3月8日正式破土动工,历时7年。新校区占地总面积3129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竣工建筑面积近75万平方米,代建建筑面积约54.8万平方米,学校自主建设19.9万平方米,是省内高校单体最大的校园、绿色最多的校园。
(撰稿、核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