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安徽理工大学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省纪委的直接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积极实施四个“三”帮扶机制(即建立三项机制,坚持“三类”帮扶,发挥三个作用,取得三个实效),扎实推进帮扶工作深入开展。
建立三项保障机制
制度保障机制。学校先后制定了《安徽理工大学对口帮扶临泉县五年规划及实施方案》、《安徽理工大学挂职选派干部管理办法(修订)》、《安徽理工大学“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确保对口帮扶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学校还把对口帮扶工作写入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定期召开帮扶工作专题会议,从制度层面保障帮扶工作有序开展。
经费保障机制。学校每年列出20万元用于专项对口帮扶工作,为临泉县教育、文化、科技、医疗等方面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在划拨专项经费同时,还利用每年的扶贫日,在教职工中开展捐款捐物活动,2014、2015两年共募捐近20万元,拓宽了经费来源渠道,保证了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人员保障机制。学校选派一名年青干部长期驻村帮扶,该同志能沉下身子、履行职责,对所包贫困村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做到科学扶贫,精准施策。学校深化干部包户制度,要求处级干部加强与包户对象的交流沟通,使他们增强脱贫意识,坚定脱贫信心,了解致贫原因,制定脱贫计划。学校督促包户干部做到“两个见面”、“三个知道”,即包户干部要与驻村干部见面、与包户对象见面;要让包户干部知道自己的包户工作职责,让包户对象知道联系自己的学校干部是谁,让驻村干部知道包户干部与包户对象是谁,解决了“谁帮扶”的问题。
坚持“三类”帮扶
科技帮扶结硕果。学校结合自身学科特色,积极开展科技帮扶工作。2015年,土建学院安排了25人次的师生开展了13个中心村的“乡村整治规划建设”帮扶工作。目前,已完成瓦店镇黄大庄村和肖坡村、黄岭镇冯营村和刘营村的规划设计方案。校科技产业处还多次组织电信学院和化工学院4位专家教授走访了晋煤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深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深入厂区、现场交流,献计献策,并与安徽深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医疗帮扶显成效。学校发挥医学专业和附属医院的优势,积极开展义诊义检和送医下乡活动。2015年和2016年暑期,学校选派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和市第一人民医院7名专家和医学院的师生40余人,在临泉县滑集镇卫生院、吕寨镇街道、滑集镇王香铺村部等多地开展了义诊义检、送医送药、救护培训、座谈调研和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宣讲等活动,累计义诊义检800余人,散发4000余份常见疾病预防知识宣传资料,发放价值10000余元的家庭常用药品和夏季常用防暑降温品;开展了为期20天的“暑期田园课堂”支教活动。这些活动使村民们增强了医疗意识,初步掌握了救护基本技能,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文化帮扶送温暖。学校积极开展文化帮扶活动。2015和2016年暑期,校团委和有关学院组织大学生开展暑期文化下乡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已经捐建了3所“共青书屋”,捐赠了价值约6万元的图书、价值约1.5万元的“爱心书包”、价值2万余元的办公电脑、价值20余万元的500件卧具和700套实木桌椅等;在临泉县滑集镇王香铺村高老小学和镇政府分别建立了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和就业创业见习基地;为当地村民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200余人次。
(撰稿、核稿:组织部 王永祥、娄志勇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