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材料学院通过挖掘传统特色优势学科的潜力、培育新兴学科的后劲、凝练科研团队与研究方向、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开展学科建设大讨论,不仅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小学院”做出了科研“大文章”,也为学院的学科建设积累了宝贵资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2年度综合考核为A等,科技工作考核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单项考核为A等,同时学院荣获2012年度科技贡献集体二等奖。
在过去的一年,材料学院在科研项目申报及成果方面:获批科技部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研究成果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二等奖和淮南市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5项课题通过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安徽省教育厅的鉴定;发表学术论文156篇,其中被SCI、EI检索76篇。回顾过去,我们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总结:
树立科研兴院的指导思想,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
全院上下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将科研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将科研与教学工作相结合,通过科研水平的提升来推动学科建设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材料学院有矿物加工工程及材料二个学科。作为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之一,矿物加工专业主要从事矿物加工理论、选矿设备及自动化、煤炭洁净利用方面研究。该学科的师资力量较强、在全国选煤行业有较大影响力,学院充分发挥各位教授的积极性,组成科研团队,申报科技课题并积极进行产学研合作。作为学院新的学科增长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围绕学校及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定位开展材料生产工艺及理论、工程材料、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合成、复合材料等方面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学院常态化地开展学术活动,活跃科研氛围。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到学院讲学,组织学院学术骨干举行学术沙龙活动,开展科研课题与学科建设讨论,鼓励研究内容相近的课题相互组成学术团队,在全院范围内营造了很好的学术氛围。
挖掘传统优势学科的科研潜力,培育新学科的科研后劲
材料学院是一个新老专业相结合、年轻教师比例偏高的学院。学院一直重视挖掘矿物加工工程学科的科研潜力,培育材料学科的科研增长后劲,实现学院科研工作的全面发展与整体水平提升。张明旭教授利用他在矿物加工领域的影响及本学科优势,申报了973项目并获批,带动了研究团队共同提高。目前,我院矿物加工工程学科在低品质煤提质利用、数值模拟和优化浮选流场、煤泥水微细颗粒表面水化作用机理、煤炭絮凝微生物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依托矿物加工学科,材料学科在纵向课题立项、科研论文发表数量与质量、专利申请也均有较好的表现。学院积极创造条件,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合作研究,利用他们的研究条件,提高我院青年教师科研水平。近年来,我院年轻教师和博士先后在国际一流刊物上发表二十余篇高影响因子的研究论文。
学院多渠道引进优秀年轻博士,为他们科研创造条件
优秀年轻人才引进与培养关系到学院学科建设与科研实力提升的协调发展。近年引进的博士大多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具有较扎实的科研工作基础,学院积极引创造条件,在实验室、办公用房相对紧缺情况下,学院为他们配备工作室,鼓励年轻教师兼职参与实验室及大型实验设备的运行与管理。这些举措调动了年轻教师投入科研的热情,解决了博士科研工作场所与设备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实验室人员缺乏、实验管理维护的难题,我们常可看到实验室内教师们潜心投入科研的场景。
现在,在我院教师中已经形成了一股良好的科研风气,他们在站稳讲台的同时,把很多时间放在到科研中去。材料人正用汗水和勤劳创造着自己的科研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