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上的安理声音 | 袁亮:建设多点支撑、多极发力的长江经济带

核稿: 撰稿: 审稿:田中良
资料来源:党委宣传部      日期:2022-03-05     浏览量: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地位突出。”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表示,推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历史主动精神,持之以恒把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不懈、久久为功,把青山绿水转化成金山银山,奋力谱写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在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袁亮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在推进“双碳”工作和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两个方面聚焦用力。

袁亮

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地方创新实践

如何才能做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袁亮认为,要做好统筹联动的文章,打通体制机制联结点。建设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和基础数据平台,加强全域统筹,明确保护修复责任主体和主体责任,研制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资源跨区域调配交易、收益分配等规章制度以及技术标准,健全《长江保护法》配套实施机制,完善“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1+N”规划政策体系。加强省际协商合作机制建设,形成跨区域常态化会商机制,打破区域界限、行政分割、市场壁垒,提高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支持立足区域资源禀赋特点,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地方创新实践,鲜活异质区域“生命体、有机体”特征,打造甲烷排放管控、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样板。

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科技创新是关键支撑。袁亮建议,发挥长江经济带特别是长三角地区科教资源密集的优势,推动省部共建行业特色省属高校一流学科,加快相关学科建设,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打好人才基础。支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能源研究院、环境研究院,围绕长江生态环境退化恢复、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氢能源和氨应用、可再生能源、智慧电力和中子技术等重点,加强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和支撑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和长江经济带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全面诊断、准确识别长江流域生态系统问题,分类分区域提出源头控制、过程阻隔和末端治理的模式和方法,开展源头治理系统治理。

做好资源协同的文章,夯实基础保障支撑点。全面总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生态保护补偿试点经验,深化跨省生态补偿“新安江模式”等改革,加快出台长江流域统一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则,或者组织省际协商确定跨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则,推动生态补偿制度走深走实,加强排污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建设和交易衔接,吸纳社会资本投入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恢复,用市场配置资源、实现价值、激发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内生动力。坚持系统观念,破解“九龙治水”,整合统筹相关资金资源,形成合力,一体推进山水林田湖保护和修复。

“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本质上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方式的问题。”袁亮强调,不能就修复谈修复,要把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基础工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建设“强核、壮圈、带群”多点支撑、多极发力的长江经济带,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

在推进“双碳”工作和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上聚焦用力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部,覆盖11个省市,区域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公共服务差距、生态条件差别较大。”在袁亮看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对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在推进“双碳”工作和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两个方面聚焦用力。

袁亮提出,要在推进“双碳”工作协同上聚焦用力。既要发挥好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础和兜底保障作用,又要重视加强甲烷利用,推动煤炭有序减量替代。在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袁亮建议统筹发展与减排、整体和局部关系,充分考虑两淮、云贵2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产业分工,跨行政区域输送煤电不纳入当地能耗总量和强度、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煤电输入地给予输出地生态补偿,用于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发展废弃矿井储能等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推动煤电输出地生态修复和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调整。要加快甲烷全浓度利用技术推广。管控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是我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助推“双碳”工作的“先手棋”。目前,我国科研团队已率先攻克低浓度煤矿瓦斯利用关键技术,在甲烷全浓度利用领域取得领跑优势。袁亮认为,可以在长江经济带率先开展甲烷排放管控先行先试,设立重大示范工程和项目,鼓励和支持低浓度甲烷开发利用,补齐甲烷全浓度利用短板,减少资源能源浪费。建立煤矿甲烷排放标准,加强排放监测、超标排放补偿处置,倒逼煤矿甲烷“零排放”。推动煤矿甲烷减排项目参与温室气体交易,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相关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为全国甲烷排放管控树立长江经济带样板。

此外,他还建议推进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上聚焦用力。袁亮说,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两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均占比42%;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占比42%;但是区域内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比较突出,沪苏浙三省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在长江经济带占比54.8%,“双一流”建设学科数量占比61.9%。特别是位于中西部的长江经济带省属高校学科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教育是最普惠的民生、是最重要的公共服务。教育的差距是最大的差距,教育的不足是最根本的不足。要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大对地处中西部的长江经济带省属高校的支持,推动区域高等教育水平整体提升、达到相对均衡、实现内涵式发展,助力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袁亮认为,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到地处中西部的长江经济带省份高等教育振兴上。他建议,建立省部共建中西部省属高校一流学科机制,把省部共建中西部省属高校一流学科作为教育部省部共建2.0内容,加大政策供给,强化实质支持,完善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机制。引导和激励“双一流”建设高校与中西部省属高校开展学科合建。支持中西部高校突出优势特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研发平台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等转移转化平台,参与深地原位科学实验等前沿研究,更好融入国家区域创新体系。

袁亮认为,要把更多的政策资源投放到支持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人才队伍建设上。加大部属相关人才政策、人才计划、人才项目的倾斜力度。推动完善高校编制管理机制,支持中西部省属高校全面实施人员总量管理,加大对高等教育普及化作出重大贡献的中西部省属高校编制供给。支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推免比例,增加推免指标;支持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培养研究生,并单列研究生招生指标。

“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和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省属高校要把眼睛更多地盯住东部标杆。向沪苏浙发达地区高校学习,加强合作,接受辐射,苦练内功,特色发展,围绕区域和行业需求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增强人才智力供给和社会需要的适配度,通过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和竞争力,奋力在特色领域和方向上争创一流。”袁亮说。


(来源:《新安晚报》)

编辑:宣传部 施培松

审稿:田中良

上一条:“两会”上的安理声音 | 袁亮:加强煤炭行业“双碳”技术研究及甲烷全浓度利用 下一条:我校师生对全国“两会”胜利召开反响热烈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