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熬夜会变笨吗”,去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的一条科普视频吸引了上亿的点击,视频中的科普医生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认知障碍性疾病科徐俊医生。
微信头像是一幅大脑简笔画,微信视频号是“浚说脑健康”,邮箱前缀是“neuro(神经的)”,脑健康与认知障碍似乎已经渗透进徐俊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没人知道他考进临床医学专业时,想过退学;读完博士后,也曾在神经内科与肿瘤免疫之间摇摆。
如何从一名医专生成长为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认知障碍方向学术带头人?大学时班主任对他的评价或许能做出解释,“从不墨守成规、从不迷信权威,总是积极探索最优解。”
学医之路
现在医学院的分数线很高,但是在徐俊读书时,Double E(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更为时髦。
徐俊高考录取到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原华东煤炭医专),但等课程上到神经解剖,挑战性变高,他才首次树立对医学的兴趣。“过去我以为学医单纯依靠记忆,后来发现要有逻辑,把固定的理论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灵活的、动态变化的网络。”
工作2年后,因为当时很多医学院的研究生专业对考生学历有限制,徐俊不得不放弃胸外科,考上南京医科大学神经内科,成为矿务局一院当年唯一考上研究生的医生。
他是一个“多面手”,在考上硕士的同一年,徐俊也考了徐州律师资格考试,还被太平洋保险录取。咨询过父母和老师意见后,他选择在从医的道路上深耕,一口气在中山大学把博士读完。
徐俊的博士后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肿瘤实验室完成,“我们团队在免疫靶向研究方向很强,研究肿瘤的免疫细胞是不是已经被肿瘤诱拐,免疫耐受如何发生的,免疫细胞如何相互调节能更好地清除肿瘤。”现在全球最火爆的肿瘤靶向PD-1/PD-L1领域,就是徐俊在美国实验室工作内容之一。
徐俊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受访者供图
第三年准备回国前,他给匹兹堡大学的神经病学系主任写邮件,申请去临床访问。
“俊,我很欣赏你在辛苦的博士后期间,申请到临床做observer。但是我们没有相关规划,我们是直接面向全球招募学员,高级临床学习并不适合你。”
徐俊并没有被这封拒绝信吓退,“这不行,我在匹兹堡大学内部邮箱系统跟他争取一下。”他在回信上讲了三个理由:
“首先,匹兹堡大学的医学专业在美国是一流,特别是免疫、肿瘤、肝移植、耳鼻喉科都非常强。这些科室不仅面对全球直接招募,还有很多在匹兹堡体系内培训的医生和科研人员,他们都可以申请observership,因为这是学术交流非常重要的体系。
我的同事申请去匹兹堡大学肝移植中心参观,不仅通过了申请,还被推荐到美国另外几所肝移植中心参观,这充分体现了匹大肝移植中心的leadership。
其次,神经病学和免疫的交集已经是如火如荼,我相信我到临床观摩以后,能在未来研究中做很好的推动或者融合性研究。
再说,作为中山大学临床医生,返回祖国工作之前,通过半年的临床观摩,可以更充分与美国同行的交流学习,为今后的国际协作与合作打些基础。”
当天下午,徐俊接到系主任秘书的电话,问什么时间合适,可以办胸卡激活。”本来他的胸卡只能进匹兹堡大学的基础实验楼、肿瘤研究实验室,授权后,附属医院临床科室也可以刷卡进入了。
半年的临床高级访问完成后,徐俊又一次面对人生的分岔口:到底是转到肿瘤还是继续从事神经病学?他决定从神经免疫角度尝试探索认知障碍的诊疗新思路。
“现在肿瘤免疫方向持续火热。”徐俊笑着说:“未来10-20年,认知障碍的神经免疫和代谢也会大热。”
不迷信权威
“解决老年痴呆意味着人类的平均寿命能延长30甚至50年。”
徐俊做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老年痴呆就像桑树一样,桑树地面部分只有两三米,地下的根系有十几米。老年痴呆是浮出地面的衰老,真正的有效措施是抗衰老。如果希望解决老年痴呆,就要从抗衰老思路去更早地干预和延缓大脑的衰老,才有望延长人类寿命。
老年痴呆金字塔领域的基石是衰老,一体三面,另外两面是肿瘤和免疫。“老年痴呆的驱动和免疫有关,已有研究发现新冠病毒会造成大脑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理样的改变。”
病毒性感染是导致老年痴呆推手之一。“免疫损伤、内环境紊乱都可能对大脑造成损害。阿尔茨海默病是脑衰老基础上,一个相对独特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诸多病毒感染、肠脑轴、免疫代谢等研究加深拓宽了我们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徐俊说。
从1996年开始,徐俊一直在免疫-血管-代谢思路上研究认知障碍、做临床转化,“这个方向刚开始阶段备受质疑”。2000年左右,他撰写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免疫治疗相关论文经常被国内期刊拒稿,因为审稿专家不太接受免疫会介导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现在AD(阿尔茨海默病)的疾病修饰治疗药物研发,靶向Aβ或tau蛋白的免疫治疗已经成为主流。
“新天坛、新起点、新征程”,2018年天坛医院搬迁至新院区后,率先在国内建立研究型认知障碍专科病房。各类病因导致的认知障碍病例接踵而至。
2019年,徐俊的门诊来了一位68岁的患者。她在8年前出现面部、肢体不自主运动和睡眠障碍,近1年病情加重伴走路不稳。“首先考虑抗IgLON5相关脑炎收到病房里。”徐俊说,认知损害合并特殊的睡眠障碍组合提示这种罕见病的可能。
抗IgLON5相关脑病在国内由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主任关鸿志团队率先发现和报道,是新发现的、罕见的自身免疫性脑炎类型。当时全球抗IgLON5相关脑病不超过20例,国内仅出现了4例。
徐俊强调,脑脊液一定要送到北京协和医院的检验科做IgLON5抗体检测。“老徐你一定做IgLON5检测吗?检测费用很高。”实验室主任任海涛老师问道。“我觉得可能性挺大。”按照常规把所有自免脑炎检测做完都是阴性,只有IgLON5显示强阳性。
去年底,一位患者跑遍各大医院,甚至送检全外显子基因也没找出病因。找到徐俊后,他发现有两个强提示信息:患者的家系里有两个亲人同样患病,这是一种外显率较高的遗传病;第二,它表现为不经典的阿尔茨海默病,可以考虑额颞叶痴呆(FTD)。
徐俊建议他们重新送检,做全基因组检测。过了一个月后报告显示阴性,没有发现问题。他把报告挨个看完,发现对方没有查C9orf72。基因检测机构表示,根据算法模型,不是这方面的问题。
徐俊坚持,算法模型不靠谱,还是要检测C9orf72。两周后,他接到电话:“徐老师,你的判断太神奇了,C9orf72确实是阳性。”
“你要有跨专科的能力,也要对临床诊断有信心,这信心来自几十年来持续的一线实践。”徐俊说。
从个人的作用到平台推动
“个人的作用是有限的,医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时间、平台、合作网络的限制。”在徐俊看来,合适的平台对医生成长至关重要。
“各类病因导致的认知障碍,别人找不到头绪,我们天坛医院可以努力找到突破口。这是天坛医院成立第一个认知障碍专科中心的目的。”
北京天坛医院的认知障碍科属于神经病学中心的亚专科,与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紧密合作,医生在临床诊疗中发现问题后,可以迅速对接基础研究中心、科研院校所,也有产业化转化途径。
天坛医院认知障碍科团队,后排左二为徐俊
在推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后,王拥军院长进一步提出脑健康策略是认知障碍和脑血管病防治的前提与基础,没有血管健康就没有脑健康。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的痴呆病例与生活方式和可干预的血管危险因素有关。
据徐俊介绍,在筛查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时,他们加入有没有认知损害这一个变量。再对答案为“有”的人群安排一对一筛查,MCI(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早期AD的占比接近一半,可以更早期锁定高危人群。
已全面启动的中国脑科学与类脑计划强调以脑科学疾病为引导,集成式创新。从诊断技术、作用机制,到寻找适合干预的人群、开发更有效的药物,以疾病为中心整合式的研发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天坛医院能够被选为北京市首批创新型转化型基地的重要原因。
徐俊继续在脑健康的免疫-血管-代谢机制上深入研究,“怎么让小胶质细胞保持动态平衡,一是通过炎症小体和衰老途径去找思路,二是尝试清除脑内衰老的小胶质细胞。”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遗传性疾病的靶向药物或者基因治疗方案,未来几年我们都将不断地探索。”
(医学界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