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学院依托校园社交媒体 提升学风建设实效

核稿: 撰稿: 审稿:
     日期:2013-12-23     浏览量:

当下,以微博、微信、SNS为代表的校园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交往与学习的主要媒介。如何探索将校园社交媒体融入学风建设工作的新机制,使之成为学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提升师生参与学风建设广度与深度,提升建设良好学风的认识水平,进而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建设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社交媒体拥有很强的“圈子”特征,并存在“舆论领袖”制造“话题”的现象。一是校园社交网络往往是现实社交“圈子”的延伸,专业及班级、学生社团组织及其活动、其他兴趣团体及至老乡会都延伸到社交媒体“圈子”,大家会在这个圈子里表达、交流、探讨。二是“话题”制造,成员关注、关心、感兴趣的一些实践或现象往往会成为“话题”的源头,进而引发更多转发、评论,甚至形成舆论。三是在“圈子”里,现实交往中的领导者、管理者、活跃者往往会成为社交网络中的“舆论领袖”,他们往往也是“话题”制造者和舆论引导者。

校园社交媒体在学风建设中一可用于信息发布与扩散。基于辅导员、班干部在现实交往圈子中的管理者、活跃者身份,利用校园社交媒体发布与扩散事项通知、实际情况等,增强了工作的时效性。二可就日常教育管理、学风建设相关的措施、行动发表看法意见、思想观点,进而形成“话题”,增强了工作的互动性。三可进行真实的情绪表达及交流,社交网络成员间利用网络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并将现实环境中难以表达的情绪在社交媒体空间中宣泄出来,进一步畅通了沟通渠道,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

近年来,化工学院尝试将校园社交媒体引入学风建设,把社交媒体有机融入学风建设进行系统规划、推进社交媒体融入学风建设,对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实时了解、掌控,并形成反馈、督导机制。将现实的学风建设实践活动与校园社交网络深度结合,形成对学生学习、交流、反馈、引导、管理的全过程融入,取得了初步成效。校园社交媒体已成为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线下讨论与线上聚合的关键渠道,为学生管理、学习交流、经验总结搭建了全天候、全媒体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绩效与水平。对学风建设采取措施与行动时,在校园社交网络予以完整细致呈现,引起学生更多关注与评论,认真了解校园社交媒体中学生意见和看法,并予以及时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及时解释、解决,做到有效交流与反馈,进而适时适当引导,实现师生互动交流、切实解决问题,形成良好而广泛的舆论力量,构建推动学风建设的合力,有效促进了学风建设。

上一条:2013安徽省高校自动化系主任/院长论坛在我校召开 下一条:校领导检查指导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