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
感染人数仍在持续增加!
安徽理工大学一附院全体医务人员
轻伤不下火线 带病绝不下战场!
全力以赴 夜以继日
誓与疫情战斗到底
护您健康 与您同在!
100小时内,一附院仅急诊科(不含发热门诊)前来就诊1079人,一附院本部120急救车接诊194人,其他医院120急救车送来55人。急诊团队9名医生全部阳性发烧,依然不听劝休坚持在岗,100小时共计抢救1328人,平均4分钟接诊一人。
返岗!我来!
近日,国家调整优化疫情防控政策以来,一附院感染就诊第一科室——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早已是“人满为患”,科室全体医护人员24小时连轴工作,每天都有医护新发病例感染,高热、全身疼痛、咽痛。
科室主任刘家昌主任和护士长苏克霞,也都顶着39度的高热统筹安排调整班次。病倒的医护也在积极考虑科室面临的困难,及之后越来越多的病人,主动坚守,有副主任方明带病在岗,副主任黄娟,全身酸痛无法到达科室在医院上班,但仍在互联网医院上坚守为每一位患者诊疗;刘英杰提前返岗第二天下午下班后主动替值班医生跑急诊室会诊,现在每晚的急会诊超过20次;还在家休养的金成志、周昌明等同志都主动向刘主任申请,提前返岗,替代新病倒的同志;责任护士鲍琰、主班李娜,夜班护士樊子园发热38.9度仍然坚守岗位,她说:姐妹们都病倒了,我一定要坚持上完这个夜班,要不然40多位患者怎么办。只要岗位缺人,大家都在积极要求返岗,医院成为了特殊时期每一位医护同志的第二个家!“不幸”的是科室终究在病毒面前还是“全军覆没”,但万幸的是医者的责任与担当另他们依旧全员在岗,守护每一位患者!
发热门诊 感动常在
连续数日,发热门诊救治量剧增,日就诊量近600人次。在病毒的侵袭下,发热门诊医务人员也不幸感染,由于人力资源紧张,大家仍坚持带病上岗。90后的年轻人们在自己还没有痊愈的情况下,考虑到年长的老师抵抗力差,自告奋勇坚持代班。
正在家发着高烧38.5℃的姑娘听说将要上夜班的同事高烧不起,主动说:“我能行,我去上夜班。”当她哑着嗓子跟患者吊水、与家属沟通时,家属感动地说:“你们太辛苦啦!感谢你们!”“有你们在,我们放心!”
90后的姑娘们表现的特别优秀,高烧39.4℃,坚持在岗位上,在给患者输液后,下班后再给自己输液;上班时突发胸痛,短暂休息后继续工作。生病仍坚持在岗,这种情况的人员在发热门诊屡见不鲜。大家并没有因为感染新冠病毒,对自己的工作有半点懈怠,老师们都是感染后觉得稍微好点,就申请来上班,因为他们知道发热门诊这个时期是特殊时期,有更多的病患等着他们。
紧急时刻,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没有一个后退,年轻人纷纷冲到第一线,与病毒搏斗,为患者服务。他们向所有人展示了青年的担当,为自己的青春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底色。
用坚守换健康
作为人流量巨大的疫情一线科室,急诊科医护全部感染,科室医护人员全部带病参加值班。本轮疫情使急诊门诊病人以及抢救人次成倍增加,痛苦的病人与焦急的家属挤满了走廊。紧急关头,科主任和护士长带领所有医护坚守岗位,无论是发热还是疼痛,急诊科参加值班的医护人员都尽心尽力地完成了工作。徐沐医生把孩子送回父母家,主动要求不回家了,全天在科室参加值班。有两位护士值班时间胸闷,急查心电图,吸氧治疗。医护人员纷纷舍小家为大家,以全市人民的安全与健康为重。
“疫”往直前 人性化救援
120急救站医护人员大面积感染、急救出车量激增、工作量迅速翻倍。
科主任洪德瑞带领全站医生、护士、驾驶员无一人退缩,全员带病坚守岗位,与以往不同的是,更多的是老年急危重症患者,医护人员不仅要完成如心肺复苏、电除颤、呼吸机正压通气等急救任务,还要安全将患者移动到救护车上,“背上背下”成为每一为120急救战士的近期工作日常,更是对带病上岗的院前急救医务人员急救专业技能和体力都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他们200小时共计完成院前急救出车437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医院也将竭力为每一位老年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共渡疫情难关。
检验一线的“白+黑”
检验科承担着核酸样本检测的重任,在来势汹汹的病毒面前,广大群众也殷切希望能尽快看到自己的检测结果。在这种紧急时刻,检验科的每一位同志们均是“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守。高烧难忍,想略微休息的请假在这个时候也已经成为了检验科同志们口中的“不情之请”。
22号至25号,科室内人均高烧,严重缺人,24小时轮值,前期症状好些的同志便多工作些,减轻科室内工作压力。夜班处理核酸标本,部分检验同志症状明显,伏在工作台面,便是这一天的休息了。检验一线的“白+黑”,全力以赴保障检测结果的精准和及时。
产房高热姐妹 护佑母婴健康
“别争了!让我来!我这才38.5度比你40 度要好些!”“你刚下夜班,休息休息吧!”“我把家里孩子安置好,就去产房!”特殊时期,医院产房仍上演着一场场生命接力。医护姐妹们相继感染、高烧不断,为了顺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他们头贴退热片,“全副武装”,给产妇一个健康的生产环境。“舍小我为大家”是产房姐妹们的工作信条,带病在岗,克服一切困难,为产妇和婴儿们筑起疫情防护屏障!
疫情高峰期 手术不停摆
在疫情袭来时,“手术能否顺利进行”的问题让患者及家属都牵肠挂肚。医院用实际行动给了他们一剂定心丸——能。一周之内,手术室全体成员相继都感染新冠,但病人不能等,手术不能停!在严峻的疫情形势面前,全科统一进行了工作安排:只要能坚持的,不管有没有发热和身体症状,都坚持上班!轻症和退热的先顶上,发烧的休息,等好转了再轮班,王如萍38.8度高烧早上5:20去方舱发饭,安排病人,尤其是一些学生,让他们安全备考(考研)。......科室里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坚持下来的。
面对这波疫情高峰,手术室凭借着所有人的辛苦付出和无私奉献顺利渡过。12月15日~24日,医院完成手术近200台,帮助患者走上康复之路。
“麻醉”病毒 全力保障
病毒感染不能成为患者正常手术的阻碍!麻醉科在病毒蔓延以来,科室大部分医护人员也难逃感染。为保障助力院内各类手术的开展,麻醉科主任石军统筹人员安排,竭力满足病患手术需求。麻醉科仅剩1人为阴性,其他全部阳性,上周为了完成已定手术和应对急诊手术,每天都5人以上带病带烧坚持工作。
12月19日至22日,全科唯一还阴性的麻醉科副主任韩杰独自坚守西区麻醉科岗位,完成各类手术8例,其中85岁左右高龄全麻两例,并在22日为新冠阳性患者插管1例。
健康亮红灯 他们仍在岗
伴随着周边前来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医院西区医务人员也已连轴转多日,大部分医务人员也已不同程度感染,有的已经身体极度不适,仍然输着液上夜班、顶着高烧为患者处理,几位医务人员在家休息了半天便匆忙赶来医院为群众接种新冠疫苗,他们主动延长工作时间,竭尽所能帮助每一位有需要的患者。他们说,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不能耽误每一位患者的治疗!
“一切只为了大家的孩子”
大面积的感染,也波及到了不少儿童。医院儿科的医护人员也在带病坚守岗位,“一切只为了大家的孩子”。12月25日,儿科住院病人78位,早晨加上下夜班的一共三位医生查房。对于医生们来说,他们不过是和所有同事一样在工作;而对于患者来说,医护人员的坚守给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安心感。他们的无私奉献帮助许多患儿渡过这个“病了的寒冬”,也让我们看到了爱与敬业有着多么大的能量。
张小利的病情比普通感染严重许多,已经转为了肺炎。以她的病情,这时候更需要积极治疗,好好休息。面对这种情况,张小利毅然选择了工作。肺炎没康复,她就边打点滴(激素)边上班,只为了能更快恢复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咬紧牙关撑下去!胜利就在不远方!"
在新冠患者激增、医务人员减员的严峻考验下,心血管内科医护员工,全力保障病房及门诊运行、危急重症救治及急诊手术工作,以无私无畏的实际行动筑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防线。
众所周知,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在新冠感染病例迅速增加的情况下,收治心内科病房的急危重症病人越来越多,心内科医护人员克服一切困难,坚持轻伤不下火线,只要吃药后高烧能退下来,大家基本上就不休息。刘利军主任,深知自己肩上的重任,发热39.2℃,头痛咳嗽腹泻,顾不上家里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母亲,坚持坐镇科室指挥工作。方楠医生,发热40℃,服了退烧药后,依然坚持带病上班。刘刚医生,发热39℃,咳嗽,爱人也是医生,家里还有才上小学的孩子,依然在服用解热药后坚持带病上班。王纯田、张永生、邱国峰、侯云双、任苗苗、周涛等多名医生都是一边服药一边坚持上班。“我们一定会咬紧牙关撑下去,这个冬天很冷,相信春天就在不远的前方。”
“去重点看一下昨天手术患者的手术伤口情况”“严密观测一下几个85岁以上高龄老人的生命体征”……护士们从发热达39℃依然坚持工作的姚宝菊护士长叮嘱中,眼含热泪投入工作。科室多名护士夏长红,刘月明,郑煦,王梅,廖瑞芬,杨菁、段传芸,孙金林,李会会等全科护理人员均带病工作,即使咳嗽发热,嗓子嘶哑,一直坚持与疾病做斗争,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护理,传递着爱与温暖。
与患者同在
肿瘤科接诊的患者多为有基础病,护理诊疗的及时性尤为重要,更可以说是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为了能最大限度保障患者安全,减轻患者因病毒带来的痛苦,科室内大多数医护人员在感染后,要么直接在岗服务,要么实在忍受不了高热带来的症状,打上激素点滴,便迅速返岗。他们说,只要我能爬起来一天,我就要再坚持一天!数十天的高强度工作,他们没有一句怨言,总想着能再为患者撑一天伞,即使他们已被“大雨”淋湿,坚持坚持再坚持!
“我能坚持,让我来”
神经内科工作任务繁重,疫情使科室病倒一片,但医护人员仍守在一线。医生董舒阳发烧至39.5度,眼睛都是红的,病历写到一半开始呕吐,最后撑不住了整个人都要趴到地上去。蔡雪红扛着高热连上两天夜班心里想的还是“坚持一下”。
几位症状稍有缓解的医护人员争着自己上班,让同事多休息一会......艰难时刻,神经内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团结一心,互相鼓励,他们用一颗火热的心温暖着患者,也温暖着身边的所有人。
病毒无情人有情
“我发烧了,离我远点,别传染给你了!”、“你发烧了,快去歇歇,我来帮你上!”这是目前医院重症医学科同事之间交流说的最多的两句话了。
“没关系,大家多吃点苦,把这段时间熬过去就行!”面对如此严重的科室医务人员锐减的问题,科室里同事们一个个都站了出来。尽管他们自己身上有的还在不停咳嗽,有的还在发着高烧。但是面对科室的困难时期,作为科室的一员,他们都表示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与科室一起共同面对这严峻的形势。虽然大家身上都或多或少带着病痛,但是面对着繁重的工作,大家的心态都是积极乐观的。同事们在一起互相帮忙互相照顾,亲如一家。虽然患者数量众多,但是他们决心不让我们的医疗护理质量下降一分一毫,持续给重症患者带来生命的希望!
守护不停 用药服务不停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药学部在王晓娟主任带领下!众志成城,各部门均轻症不下火线!积极保障药品供应!服务每一位有需要的患者!
12月19日起门诊西药房,常虹,郑雅琴,杨亚一直发烧,服用退烧药一直坚持窗口发药,12月20日夜班,急诊药房杨治刚药师发烧39℃,为了不影响上夜班,吃退烧药坚持到第二天夜班结束。12月20日—26日中药房蒋静、洪德斌、陶前进、刘文莉等人全阳下带着咳嗽、低烧坚守岗位。12月21日—26日药库柴振咳嗽恶心,带病坚持工作,王莉、满继涛、范丽胜等均低烧咳嗽,带病坚持工作。
12月19日—26日住院部药房所有同事不发烧就来上班了,特别是纪在洁坚持连续上班10天,宋大莉、陈玲低烧仍坚持上班。2022年12月21日上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杨立冬主任主动顶上发热门诊,下完夜班一测核酸已阳,宗振宇药师发烧38.8℃毅然带病坚持工作,在完成静配中心的调配工作后,又到发热门诊药房驰援调剂工作。
2022年12月19日—26日,临床药学室、治疗药物监测室多名药师均阳性条件下,发烧38.5℃轮流坚持工作,另外一边支援发热门诊。2022年12月21日—26日,发热门诊连凤珍、邱卓楠、姚梦雪、沈叶等均在嗓子干哑、身体酸痛、低热情况下,坚持上完发热门诊工作后再测核酸均阳性,12月25日上午,汤波药师早晨已发烧38℃,为了不影响上班,吃完退烧药后继续上发热门诊药房,发着烧的情况下传着厚厚的防护服,坚持6小时不喝水上完发热门诊的班,下班一测体温38.6℃,抗原检测已阳。
分批战斗 责任在肩
超声科医生也几乎无一例外都变成了“小阳人”,大多数医生接连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超声科主任邹宝对此现象立刻做出了新的排班策略,让先阳的一批医生休息,没阳医生继续上班,人员不足时超声科的邹宝主任和段秉慧主任冲在最前方,解决科室病人量的压力。
2022年12月25日下午超声科蔡维强医生在发烧39度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岗位,边烧边工作,他用沙哑的嗓子笑着说这是我们的责任!12月22日及23日上午超声科室医生工作站,陈星医生坚守岗位,核酸阳性,咳嗽发烧,病中完成产筛工作。邹宝主任为帮助科室医护人员尽快恢复,每天自己准备两锅姜红茶送到科室,帮助大家去除寒气。
12月23日超声科室医生工作站,杨燕医生、王琮医生以及王雅雯医生,克服身体不适,病中完成住院病人与门诊病人的工作量。12月20日以来超声科繁重的夜班工作由李苏明、蔡维强、杨芳、王菲菲、左巍五人完成,在周边都是阳性患者自己不是阳性的时候没有因为恐惧而退缩,当自己变成阳性的时候夜班组医生同样也没有退缩、没有请假,带着病躯依然坚持工作。同样超声科陶巧云护士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依然奔走于楼上楼下为大家发放防疫物资,交代消毒流程。
一附院从上到下,齐心协力,坚守岗位
他们熬哑了声音 熬红了双眼
他们拼尽全力 筋疲力竭
却从未退缩!
他们把广大群众护在身后
却与病毒正面交锋
用血肉之躯筑起阻击病毒的“硬核”防线
向每一位坚守在岗位、坚守在一线的同志致敬!
有你们!
“疫”散终有时 曙光必将至!
(来源:第一附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