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安全学科4项前沿成果入选《煤炭学报》创刊60周年卓越与新锐科学家专题

核稿:马衍坤 撰稿:安全学院 陈良舟 审稿:李长虹
资料来源: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日期:2024-05-24     浏览量:

为全面汇聚、深入报道煤炭领域60年来取得的学术成就和最新科研成果,浓厚行业学术氛围,推动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煤炭学报》特别组织策划了“创刊60周年‘卓越科学家’与‘新锐科学家’专题”(正刊),我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袁亮院士,与薛生、江丙友、马衍坤等三位教授的4项前沿成果入选。

4项前沿成果涵盖了煤炭安全开采的不同领域,分别为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资源化、能源化、功能化利用,基于机器学习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进展及展望,密闭管道内瓦斯爆炸卷扬沉积煤尘爆炸传播特性,震动载荷多次作用下烟煤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展现了我校安全学科在我国煤炭安全开采领域方面的卓越贡献和新锐视角。

成果一:《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资源化、能源化、功能化利用构想与实践》由袁亮院士团队完成。

提出了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资源化、能源化和功能化利用构想,并针对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展开了讨论。深入分析了沉陷区的地质特征和资源潜力,通过对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和多功能开发,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推动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详细阐述了“天−空−地−水−井”一体化协同监测技术体系、采煤沉陷区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价方法、采煤沉陷区建设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治理利用技术及模式,如采煤沉陷区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模式、采煤沉陷区水资源保持与高效利用技术模式、复垦地土壤重构技术等,为实现治理后的沉陷区资源价值最大化,能源清洁、低碳化,土地功能多元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从产业融合、资金筹集、科技创新、区域统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袁亮,徐良骥.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资源化、能源化、功能化利用构想与实践[J].煤炭学报,2024,49(1):65−74. doi: 10.13225/j.cnki.jccs.YH23.1277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资源化、能源化、功能化利用构想与实践》选图

成果二:《基于机器学习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进展及展望》由薛生教授团队完成。

综述了机器学习方法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分析其在突出预测中面临的难点并展望其发展方向。简述了煤与瓦斯突出假说、发生机理与预测指标选择的研究现状,介绍了机器学习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改进算法性能、优化特征工程和增加样本量等,为突出事故的准确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薛生,郑晓亮,袁亮,等.基于机器学习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进展及展望[J].煤炭学报,2024,49(2):664−694. doi: 10.13225/j.cnki.jccs.ST23.1693

《基于机器学习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研究进展及展望》选图

成果三:《密闭管道内瓦斯爆炸卷扬沉积煤尘爆炸传播特性》由江丙友教授团队完成。

聚焦煤矿安全生产中瓦斯爆炸和煤尘爆炸的关键问题,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等手段,深入研究了不同瓦斯浓度及煤尘质量浓度下瓦斯爆炸卷扬沉积煤尘爆炸的爆炸压力传播特性及火焰传播特性。研究发现密闭管道内前驱冲击波与反射波使得煤尘卷扬分散,形成“漩涡状”煤尘云,促进煤粉与爆燃波接触。研究成果为预防井下煤尘二次爆炸事故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江丙友,洪汉,苏明清,等.密闭管道内瓦斯爆炸卷扬沉积煤尘爆炸传播特性[J].煤炭学报,2024,49(4):1941−1951. doi: 10.13225/j.cnki.jccs.2023.1095

《密闭管道内瓦斯爆炸卷扬沉积煤尘爆炸传播特性》选图

成果四:《震动载荷多次作用下烟煤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试验研究》由马衍坤教授团队完成。

利用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系统,开展了震动载荷冲击煤体试验,探明了多次震动载荷作用对煤体的动力学劣化效应,从微观角度分析阐明了震动载荷对煤体微观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的影响规律。震动载荷多次作用下煤体中部区域孔隙最先发育并逐步形成微裂隙,在后续震动波多次反射、拉伸作用下,损伤破坏区域向两侧逐渐演变直至贯通试样。研究成果有助于阐明震动载荷多次冲击作用下煤岩体破坏机理,为揭示煤岩动力灾害机理提供理论支撑。

马衍坤,黄勤豪,孔祥国,等.震动载荷多次作用下烟煤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试验研究[J].煤炭学报,2024,49(4):1882−1893. doi: 10.13225/j.cnki.jccs.XR23.1505


《震动载荷多次作用下烟煤孔裂隙结构演化特征试验研究》选图

创刊于1964年的《煤炭学报》为我国煤炭领域的旗舰期刊,是行业专家学者发布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新技术的首选平台。60年里,《煤炭学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煤炭人,承载了广大煤炭科技工作者的心血,记载了我国煤炭科技的历史业绩,展现了煤炭工业发展的辉煌成就。目前《煤炭学报》已成长为国内顶尖、国际一流的学术期刊,被Ei、Scopus、CSCD、CSTPCD等国内外20多种重要数据库收录,核心总被引频次、核心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等期刊主要期刊引证指标稳居能源科学综合类学科第1位,世界学术期刊影响力指数进入Q1区,在“矿山工程技术”学科中位列中国第1,全球第5;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是煤炭领域的权威学术期刊,为加强我国煤炭科技学术交流、促进行业学科发展、推动煤炭工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撰稿:安全学院 陈良舟

核稿:马衍坤

编辑:宣传部 夏雅凤、郭会霞

审稿:李长虹

上一条:“淮南矿区深部煤-气资源一体化开发可行性论证研究”项目评审会在淮南召开 下一条:我校研究生在环境能源领域国际顶级刊物发表论文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