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袁亮院士在2024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的讲话

核稿: 撰稿: 审稿:
     日期:2024-06-14     浏览量: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家长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自豪与喜悦的心情,隆重举行2024届学生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祝贺同学们圆满完成学业,从这“理”自信出发,奔赴下一场山海!这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坚持工业报国、能源强国使命,努力培养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直接体现。在此,我代表全校近5万名师生员工、医护人员,向大家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苦养育你们的父母、悉心培养你们的老师、热情服务你们的后勤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还要感恩勤劳善良的淮南人民,几年来,大家栖居于淮水之滨,勤读于舜耕山南,感受着楚风汉韵,品味着“热辣滚烫”,经历了四季美好,体验了宾至如归,更有幸见证了武王墩的惊世发现、楚大鼎的记录改写。今天,张志强市长带着300多万父老乡亲的深情厚谊,祝福大家扬帆新征程、谱写新篇章,让我们用最热烈掌声表示诚挚的谢意!

四年前的夏天,我在这“理”邀请大家携手逐梦、共赴芳华。四年来,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内涵一新、风气一新、格局一新。你们的自立自信令人欣喜,成为新时代安理的代言人、奔跑者;学校的崭新气象令人振奋,成为行业特色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攀登者、先锋军;国家的日新月异更令人自豪,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成为世界和平发展的稳定器、发动机!

四年来,我们在党的领导下自信自强团结奋进。我们亲历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庆祝建党100周年、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见证了“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复兴号”纵横驰骋、“福建舰”下水海试,“奋斗者”遨游深海,“嫦娥”月背挖土……中国创造、中国力量、中国文化,给了我们强大的自信源泉和创新动力,更有着“安理人”的卓越奉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着陆场系统副总设计师叶建设校友,载人月球探测工程新一代载人飞船系统副总指挥杨庆校友,神舟飞船特种制冷系统主持研制人刘占杰校友,正是我们的杰出代表。建校以来,以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一代代“安理人”奋斗在能源基地、超级工程、大国重器等关键领域,我们既深耕矿山煤海又探索星辰大海,既专注传统能源又开发未来能源,既革新传统生产力又支撑新质生产力,既“立地”又“顶天”。今天,你们的加入将使“天下安理人”增至34万,安理力量更加强大、安理名片更加鲜亮、安理未来更加光明!有一首歌叫《我,就是中国》,今后,你们无论走到哪里,务必牢记“你,就是安理!”安理行,是因为你们行!安理强,是因为你们强!

四年来,学校“双一流”创建特色鲜明争先进位。我们打造优势学科,争做“单打冠军”,深化理工医交叉,推动科教产融合,统筹淮南、合肥两地发展,深入践行“三有三进三到”,推深做实“四个融入”,创造了省属高校的五个“唯一”,唯一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A类学科,唯一由全职院士担任校长,唯一获批2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唯一拥有4个国家级平台和4个教育部平台,唯一拥有医学院和直属三甲医院的综合性高校。省委书记韩俊同志出合肥调研第一所高校就来到安理,评价学校是“老学校、好学校”,以三个“风生水起”表扬学校的创新发展,勉励学校做好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撑高质量发展。我们革故鼎新措施有力,大力推进传统专业升级改造,工科专业占比80%,对接服务十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超70%,一流专业、特色专业超60%,获批国家一流专业20个,全日制本硕博招生突破1万人,本科生实现全国一本招生,2023年理工类超一本省控线48分,居省属一本高校前三甲。我们守正创新步伐精彩,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奋力书写教育强省建设的“安理篇章”,推进“双特色”发展,打造“安全+”“智能+”学科专业群,与知名校企院所联合培养卓越人才,着力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围绕公共安全需求,与清华大学合肥院共建城市安全科教产融合学院。围绕我省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需求,与合工大共建本科生“创新班”。聚焦人工智能、公共卫生、碳中和等方向,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上海交大医学院、中科大附一院共建人才联培机制。目前已建设本科生“创新班”9个,国家及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9个。我们集聚人才创新创造,首批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奋力打造深地科学研究“国家队”,体系贯通的省部级平台达50个。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总经费超1亿元,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1项,全校在研科研经费达6亿元。全面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担科研项目经费逾1个亿。与中科大联合建设数学、物理两大基础研究中心。汇聚全职国家级人才14人、省部级人才87人,在深地科学、人工智能、碳中和、职业健康医学等研究领域领跑行业。四年来,学校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及以上42项,喜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奖特等奖。在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榜位列省属高校第一。我们市校携手共生共荣,淮南市对学校鼎力相助有求必应,全力支持一附院划转、山南综合医院托管,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支持高峰培育学科建设,共同打造“安理智谷”,泽锋书记到校作形势政策报告,志强市长参加开学、毕业典礼,市校关系达到前所未有高度。我们汇聚校友赋能发展,从长三角到大湾区,从红色遵义到革命古田,从大美彭城到古都西安,母校牵挂校友的心跨越山海、坚如磐石;从捐资助学到捐赠实物,从专场招聘到秩年返校,从联合研发到共建平台,校友感恩母校的情穿越时空、寸草春晖。大家深切感受到,吾心“安”处,原来是“理”,立德树人,止于至善!

四年来,大家活力迸发全面成长令人振奋。同学们克服疫情影响,勤学笃行砥砺成才,从“小萌新”到“老学长”,从学科竞赛“门外汉”到学术论坛“新面孔”,从“迷茫小师弟”到“专业大师兄”,从“懵懂小师妹”到“全能大师姐”,很辛苦、很励志、很感人!大家在至善书院泛舟学海,在百川楼前领略四季,在“三山一湖”谈天说地,在四大食堂品味烟火,争做精神小伙、元气少女、有为青年。同学们传承“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安理校训,是唯一获得“大挑”“小挑”大满贯的省内高校,在全国大学生竞赛榜单中保持省属高校第一方阵。学校捐赠造血干细胞人数累计达27例,单个集体捐献数量居全省第一。连续九年荣获全国“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男子篮球队在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CUBA)上获得第七名,创造了安徽高校历史最好成绩,女子手球队在中国大学生手球锦标赛收获“五连冠”,展现了安理青年的拼搏风貌。同学们践行“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青春誓言,1930名同学庄严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党的新鲜血液;1328名同学获评“优秀毕业生”;106名同学报名参军,保家卫国强军有我;6名同学加入研究生支教团,72名同学投身西部计划及边疆基层。就业同学中超30%进入“500强”等大型企业,超75%到基层、到中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传承安理人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同学们赓续“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安理传统,2024届本科生考研升学率超30%,其中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超50%,全校超2100人“上岸”,超1100人升入“双一流”高校,包括北大、浙大、上海交大、中科大等“顶流”大学。12名留学生学成毕业,将为“一带一路”和国际交流贡献力量!正所谓,曾经“长安三万里”,“轻舟已过万重山”,大家是最美、最燃、最飒的安理青年!

同学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五四运动105周年,历史昭示现实,奋斗创造未来。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担任校长六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思考理工科大学如何培养卓越人才的核心问题,与领导班子一起提出创建“双一流”战略目标,全心培育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时代新人,奋力回答好“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时代答卷。今天,大家行将启程,作为毕业前的最后一堂思想政治课,也是走出校门的第一堂生涯指导课,我想再提几点嘱咐与建议:

一是熔铸理想信念之魂,以“有我”的担当书写“无我”的境界,勇做刚健有为、无私奉献的时代新人。“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是共产党人的最高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学校建校79年来,一代代青年按照党的号召,党旗所指就是奋斗方向,国家需要就是理想所向。新时代以来,安理青年始终传承着良好的“三到”传统,有为大别山老区扶贫事业牺牲的刘扬彧校友,有守护西部基层人民健康的何明章校友,有国际“坦克尖兵”李超林校友,有放弃上海三甲医院工作机会、扎根雪域高原的雷阿妹校友。用人单位对安理毕业生高度评价,“愿意来、留得住、干得好”!大家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充分体现了主动融入发展大局,担当时代重任的铮铮誓言。

二要夯实成长成才之基,以“上场”的心态激发“赛场”的状态,勇做敢想敢为、善作善成的时代新人。42年前,我从母校毕业,放弃进京机会、婉拒留校任教,一头扎进矿山煤海,将科研做在矿区大地,把攻克瓦斯治理难题、保护矿工生命安全作为第一使命,通过“颠覆性”技术推进煤矿安全生产“根本性”变化,31岁荣获“全国80年代优秀大学毕业生”称号,33岁担任淮南矿务局生产处总工程师,36岁成为全国千万吨煤矿中最年轻的总工程师,49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在我虽已是“60后”,但仍然觉得任重道远、活力满满,在川藏铁路、深地研究、职业安全健康前沿,都有我和团队的身影。只有想不到、没有干不成!你不一定是第一,但必须成为唯一!当不了“全能冠军”,就要做“单打冠军”!6月1日,我向2024级高考同学发出邀请,“携手安理大,自信创一流”,大家纷纷留言点赞,希望学校越来越强!我相信经过接力奋斗,“双一流”梦想一定能够实现!

三要迸发青春蓬勃之气,以超越的自信追求卓越的梦想,勇做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鼓励新时代青年要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于实践,摒弃骄娇二气,在“自找苦吃”的过程中收获成长。今年4月,国家大科学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EAST成功实现403秒稳态运行,刷新世界纪录,项目负责人正是我校宋云涛校友,这是“安理人”超越自我、争创一流的典型代表。今天的校友代表田胜利,创办煤矿机械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企业,这是“安理人”勇担重任、追求卓越的生动体现。现在,时代的接力棒交到了你们手中,大家务必传承自信自强、闯在前列的安理精神,“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甘坐“冷板凳”,愿做“扫地僧”,拒绝“小趴菜”,不做“柠檬精”。在学校靠读书破万“卷”,在岗位凭实力破万“卷”,消除“内耗”可以寻找“我的阿勒泰”,“满血”归来继续攀登“珠穆朗玛峰”,在新征程开疆拓土,在新赛道向新而行,争做新型劳动者,支撑新质生产力!

一入安理门,一生安理人。安理生涯,已经成为大家的“觉醒年代”;安理时光,定会成为你我的“独家记忆”;安理精神,必将赋能未来的万里征程!“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让我们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青春力量!祝同学们跨山越海,自信人生,灿若繁花,青春万岁!

上一条:把服务人才摆在重中之重︱学校召开2024年人才工作座谈会 下一条:携手安理大 自信创一流 | 致2024年高考考生的邀请信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