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全校各级团组织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学校“双一流”创建的发展方向,坚持红心永向党、实心干事业、热心为青年、虚心求革新,构建“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局,切实当好党的忠实助手和可靠后备军。
五年来,学校共青团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将引领凝聚青年作为根本宗旨,团结带领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将思想政治引领融入重要时间节点。深入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实践系列活动,组建各类宣讲团线上线下开展宣讲活动200多场次;抓住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和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策划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326场,激发青年学子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创作拍摄微电影《刚好青春遇见你》《逐风》;制作庆祝建校76和77周年原创歌曲《一念初心》《逐梦安理》,动员广大团员青年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将思想政治引领融入日常教育。常态化开展“青年大学习”行动,深入实施三级“青马工程”;持续开展“与信仰对话”等主题活动,邀请团中央兼职书记余静、“全国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王萌萌等开展主题报告会53场;以我校师生校友为原型,创作排演原创话剧《冶溪河》《柴登榜》,用榜样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开展“青年文明号”“青年先锋岗(队)”等先进集体创建和十佳大学生、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先进榜样评选活动,涌现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群体”、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等先进集体和个人。将思想政治引领融入文化品牌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安理工青年讲坛”“安理青年说”“青春思政课”等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活动;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为主线,打造“艺术+”特色思政课堂,建立美育浸润阵地化、实践化、数字化、共享化行动新机制。原创朗诵作品《脱贫攻坚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斩获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艺术表演类甲组全国一等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美育案例一等奖,原创微电影《逐风》获第六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一等奖等。
五年来,学校共青团始终跟党奋斗成长,将组织动员青年作为价值追求,引导青年学生为民族复兴永久奋斗。完善“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体系。在全国率先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搭建了“能力测评—精准推送—学时记录—第二课堂成绩单生成—大数据分析”工作体系,依据六大板块设计,引导学生根据兴趣方向追求个性发展的同时,注重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第二课堂活跃用户4.8万,累计发起活动2.2万场次,总学时数量达198.5万,将第二课堂学时数纳入学生学年总评的综合测评,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过程记录和数据支撑。营造浓厚科创氛围。连续开展19届大学生科技创新节,聚焦“挑战杯”等品牌赛事,每年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40多项;选育学生团队荣获“挑战杯”“青苗杯”“星火杯”等省级一等奖及以上荣誉148项,4次捧得安徽省“挑战杯”最高荣誉“挑战杯”;成功承办第十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省85所高校1千多件作品参赛,并在比赛期间举办了安徽省大学生就业引航计划“科技强国 对话院士”示范宣讲、大学生草地音乐节、“挑战杯”职场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累计吸引3万多人次学生参与相关活动,获得10余家主流媒体报道,我校学生项目特等奖数量及总分排名均列全省第一。推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组建重点团队和实施专项计划,1800支团队、6万余名师生开展社会实践,先后被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1800余次,学校连续九年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称号;连续3年组建“文艺轻骑兵”走进汤王村,开展文化下乡文艺演出;连续3年启动新华村大学生“青耘计划”志愿服务项目。彰显志愿服务育人实效。广泛发动各级团组织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活动,积极打造志愿服务特色品牌。组织志愿者参加开学迎新、大型赛会、社区治理、乡村振兴等志愿服务,年均志愿服务时长超30万小时;成为研究生支教团新增高校,18名安理学子奔赴甘肃接力支教;大学生爱心社在“善行100·聚爱云端”爱心包裹温暖行动中受到中国扶贫基金会表彰;2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数量居全省高校首位。
五年来,学校共青团始终为党育才分忧,将联系服务青年作为重要使命,切实当好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密切联系青年。开展“我与书记(校长)面对面”等活动;实施“团干部+”工作模式,实施学生组织联席会议制度;做到和学生常态化联系交流,用心用情关爱学生,与学生真正交朋友。深入调查研究。成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在社会实践中设立乡村振兴专项实践项目,组建团队300余支,聚焦文化、医疗、教育、乡风文明等领域,形成调研报告百余篇;设立青年研究课题和共青团工作课题,形成了一批实效性和针对性强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办实事解难事。积极开展“我为同学做实事”活动,健全学生权益维护工作机制,成立大学生学习生活服务委员会,有效表达青年诉求;组织学生代表列席与学生相关议题的学生工作委员会、学院团组织述职评议会等,不断拓宽联系渠道。
五年来,学校共青团始终把向党对标看齐,将锻造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作为不竭动力,不断推动从严治团向纵深发展。以制度建设为基础。出台了《安徽理工大学关于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安徽理工大学学生会改革实施方案》《安徽理工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办法》等19项制度,为基层团学组织规范开展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以班团组织建设为核心。构建完善团支部“整理整顿、对标定级、考核测评、评先评优、示范建设”全链条工作机制,孵化培育“活力团支部”,充分发挥班团组织对学生成长发展的支持作用。以团学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构建完善专职团干部、兼职团干、学生骨干三支队伍,选拔、培养、管理、考核四位一体的干部管理机制。注重团干部日常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实现基层团组织书记年度述职考核全覆盖。
回望学校共青团五年改革发展,最值得我们无比振奋的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的亲切关怀、定向领航!最值得我们时刻铭记的是校党委的坚强领导、悉心指导!最值得我们倍感珍惜的是各部门、各学院对学校共青团工作的关心关注、鼎力支持!最值得我们倍感动容的是安徽理工大学一代代共青团干部满怀对党的忠诚,对青年的赤诚,履职尽责,接续奋斗,为新时代共青团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最值得我们自豪点赞的是全校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青年的辛勤付出、奋力拼搏!展望未来,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校团员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奋楫扬帆、击水前行,以接续奋斗、永久奋斗的精气神走好新征程的赶考路,合力唱响学校“双一流”创建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