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亮院士出席2024年职业医学学术会议并作主旨报告

核稿:公共卫生学院 叶冬青 撰稿:公共卫生学院 穆敏 审稿:李长虹
资料来源:公共卫生学院      日期:2024-11-19     浏览量:

为了进一步推进职业卫生领域学术交流,由中华预防医学会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分会主办的2024年职业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吴执中职业医学学术会议于11月19日在北京召开,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院士出席会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党组书记、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洪兵,技术少将、创伤与化学中毒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建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职业健康司司长段冬梅,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子健,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陈瑞、陆军军医大学曹佳、青岛大学郑玉新、中山大学陈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所长孙新等200余位领导、专家和学者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党委书记吕柯主持。

袁亮作报告

会场

袁亮应邀作题为《职业安全健康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的特邀报告。他结合自身亲身经历,从职业安全健康面临问题、战略研究、创新成果和对策建议4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我国职业安全健康面临的问题以及对策。近些年,安徽理工大学依托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率先承担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组建研究队伍开展深入研究,提出了煤矿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科学构想,构建了煤矿粉尘防控多主体协同理论体系,提出了发展战略目标和技术路线图。在一级预防方面,基于未病先防的思路,采用工程防护的方法,针对煤矿多源粉尘治理难题,提出了井下空气污染物“分源-分区-分级-分策”治理方法,研发了采掘区域全生产链粉尘高效防控、尘毒个体呼吸防护技术与装备;在二级预防方面,注重已病早治,加强早期预警能力,首次建立煤矿职业人群队列,运用多组学技术,筛选出比现有标志物敏感性、稳定性、可靠性强的矿工肺部早期损害筛查、诊断的候选生物标志物,实现尘肺病早期防控;在三级预防方面,秉承已病防变理念、创新精准治疗方法,首次针对尘肺职业健康开展理工医协同攻关,构建了煤矿粉尘慢性暴露尘肺小鼠模型,揭示了尘肺潜在发病机理,对突破尘肺早期诊断、治疗的瓶颈提供了新思路。袁亮表示,我国职业安全健康面临很多难题,研究基础薄弱、职业卫生人才供给严重不足、行业职业安全健康相关政策不健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煤矿工业高质量发展。

沈洪兵院士讲话

沈洪兵院士在讲话中指出,职业健康伴随着我们从进入工作岗位到终止劳动,贯穿于每一个普通个体的全生命全周期健康,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公民健康素养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于职业健康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也会越来越高。他强调,要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引领职业健康创新发展;要推动开展职工全方位健康保护,切实转变观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向以健康为中心,注重从影响健康因素的广泛性出发,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同时,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和全社会的要共同努力,共同开创职业健康发展新格局,为劳动者营造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

段冬梅致辞

段冬梅在致辞中指出,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叠加几十年粗放式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存在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电离辐射等传统职业病危害的企业和接害人员数量大,企业存在超标问题值得关注。同时随着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新兴服务业等新兴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不良作业方式、工业压力导致的劳动者生理、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亟待应对的新挑战,特别是在人口发展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长分化等趋势下,劳动力高质量发展的矛盾不断凸显。我们要针对企业不同职业人群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减少职业健康危害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劳动者身心健康。

学校党政办公室、科研部、公共卫生学院相关负责人及教师参加会议。

撰稿:公共卫生学院 穆敏

核稿:公共卫生学院 叶冬青

编辑:宣传部 夏雅凤、陈颖

审稿:李长虹

上一条:学校与临泉县签订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 下一条:袁亮参加中央组织部高层次专家咨询服务活动“贵州行”启动会议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