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砥砺奋进谋发展 守正创新谱新篇

核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庆平 撰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丽敏 审稿:党委宣传部 李长虹
资料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日期:2025-04-25     浏览量:

五年征程波澜壮阔,五年硕果振奋人心。在学校党政坚强领导和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明德、致知、凝心、力行”的学院文化精神,抓机遇、促改革、谋发展,在党的建设、师资引育、科研创新、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迈入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这五年,聚核心——党建引领风帆劲锚定航向勇前行

学院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以及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着力在党建“引领”和事业“融合”方面下功夫,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学院在学校内设机构领导班子综合考核中蝉联“优秀”等次,学院党委入选学校第二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矿物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获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全省研究生党员标兵荣誉称号各1人。学院先后获评全国先进班集体、全国活力团支部、全国煤炭行业“五四”红旗团委、安徽省模范职工小家,多次获学校先进基层党委、先进党支部等荣誉。

这五年,铸匠心——聚焦人才强院路,塑强师资铸师魂

学院深入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以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为指引,系统构建“四维协同”发展机制:以“四有”好老师为根本标准,以“四个引路人”为核心使命,以“四个相统一”为实践路径,创新打造“导—培—赛—展”四线推进体系。通过强化思想引领、深化能力培养、优化发展平台、实化成果激励,着力培育一支德才兼备、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五年来,学院人才引育成果丰硕。高层次人才引进成效显著,新引进26名高水平博士,博士学位教师占94%以上,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教师近40%。师资队伍结构持续优化,16名教师晋升高级职称,高级职称教师比例提升至65%。领军人才梯队日趋完善,构建“院士引领-国家级人才支撑-省级骨干带动”的三级人才体系,柔性引进双聘院士4人,国家级人才2人,省级人才12人,累计获省级以上人才称号37人次。创新团队建设成果丰硕,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教师荣誉收获颇多,2名青年教师入选世界科学家名录,全国煤炭行业先进工作者1人,安徽省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研究生教学名师2人,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创新争先奖状1人,舜耕教学名师2人。

这五年,有恒心——聚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创佳绩

学院秉持“学科立院”的发展理念,优化顶层设计,建立以需求和目标为导向的学科建设机制,形成8个特色鲜明的学科团队,构建“材料-化工-矿业-环境”多学科协同发展体系,搭建“两院三中心”科研平台,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生态。

五年来,学院学科和科研创新迎突破。学院学科建设体系持续优化,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与化工获博士学位授权点培育立项建设,先后获批建设“安徽省先进煤基高分子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安徽省硅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两个省级产业创新平台,以及“安徽省纳米碳基材料与环境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安徽省煤基固废新材料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煤炭清洁加工与碳减排工程研究中心”三个省级科研平台。创新驱动结硕果,学院在科研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成功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省部级科研课题57项,纵向科研经费1700余万元;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横向课题309项,横向经费6800余万元,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一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95项(国际专利20项),成果转化300余万元,SCI高质量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

这五年,秉臻心——教育改革谱新篇,践行使命担当

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根本问题,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教育部实施开展的一流专业“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双万计划”以及新工科建设为契机,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学院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五年来,学院教育教学成果丰硕。专业建设成效突出,矿物加工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并第三次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同样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并通过工程教育认证,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教学成果亮点纷呈,学院教师屡获殊荣: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二等奖1项、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典型案例1项;在省级竞赛中,获安徽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1项、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在校级评选中,累计获奖近20项,并连续四年蝉联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工科组一等奖,获得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实验室智能化建设成绩显著,对49个实验室进行了安全等级分级分类划分,新建具有防盗、视频监控、定时通风和分级分类储放的危化品库房,成功搭建和自主开放学院实验室智能化管理平台,2项安徽省实验室规范管理地方标准通过技术审查。

这五年,守初心——五育并举结硕果,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学院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学科特色,通过德育铸基、智育固本、体育强魄、美育浸润、劳育促能,全面推进五育并举、“五教”融合,实现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全员覆盖、全方位融入、全过程贯通,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五年来,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思政育人成效显著,学院获评校创新创业基地,安徽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2人,“安徽省百优大学生”荣誉称号1人,安徽省第五届道德模范1人,安徽省思政类作品征集活动获奖16项。实践创新成果丰硕,聘任53名学科竞赛指导教师,高效推进学生竞赛指导工作,师生参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大学生金相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共荣获省级以上奖项196项。育人机制不断完善,学院构建了“校企协同、校友助力”的育人机制,设立了安徽理工大学“赵树彦”奖学金等7个奖助学金,资助金额高达20余万元。人才培养质量突出,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超95%,升学率逐年提升从27.33%提升至42.63%,其中考取985,211等双一流院校占比超50%。

初心如磐践使命,奋楫笃行启新程。回溯这五年,是党建引领、淬炼底色的五年,是守正创新、融合发展的五年,是知行合一、奋楫笃行的五年,是齐心协力、众行致远的五年。在新征程中,学院将以学校第八次党代会为契机,以党建为引领,以育人为根本,以“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魄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能力,继往开来、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奋勇争先,谱写学院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新篇章,为学校“双一流”创建再出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撰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丽敏

核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庆平

编辑:党委宣传部 夏雅凤、陈颖

审稿:党委宣传部 李长虹

上一条:对接人才需求 拓宽就业渠道 | 校领导带队赴南京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工作 下一条:省审计厅来校调研指导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