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8日,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复,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整体划转至安徽理工大学,成为安徽理工大学直属附属医院和省属医院。近年来,医院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在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省教育厅工委的正确指导下,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持续深化附属医院党的建设,深入推进理工医融合、医教研协同发展的战略举措,在党的建设、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稳健有序。
党建铸魂:强化政治引领,凝聚发展共识
医院坚持把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完成党委、纪委换届选举,产生新一届医院党委领导班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积极开展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配合做好学校七届党委第六轮巡察工作。制定了医院首部章程,健全了党委会议事规则、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等决策机制。2025年1月28日,经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规划(2025—2027年)》正式印发,规划明确提出以加强专科能力建设、加大人才引育力度、提升科研能力创新、推进诊疗模式创新等16项措施为抓手,带动医院医疗水平和管理能力的整体提升,为医院未来三年的发展提供了明确指导和有力保障。组织建设上,实现“支部建在科室上”,调整后共有6个党总支、53个党支部,有力地推动了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同步提升。成立安徽理工大学党委党校第一附属医院分党校,共完成了三期分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强化党建品牌的示范带动效应,第一党总支第十党支部入选安徽省高校样板党支部培育项目并持续推进;申报安徽理工大学校级“双创”党支部5个。面对百年未遇的新冠疫情,医院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白衣擐甲、负重前行,筑牢“一主、两院、六区、一地”的抗疫防疫战线,积极收治各地新冠重症患者,驰援湖北、上海、北京、河南等地106人次,医院荣获“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医院医务工作者共获得了63项国家、省市级抗疫先进个人表彰。
学科领航:聚焦学科建设,培育竞争核心
医院拥有“十三五”省重点专科5个、“十四五”省重点专科5个,新增耳鼻咽喉科和生殖医学科两个专科入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市级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17个,市级医疗专业质量控制中心28个。传染病、急诊抢救、重症医学、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眼科、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作为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重点建设项目。安徽省科技厅项目14项、安徽省卫健委项目18项、安徽省教育厅高校科研项目10项、淮南市科研项目90项、淮南市“50”创新团队5个、校级科研项目75项,成功获批成为第十五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一;共计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3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300余篇;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投入500万元设立医工交叉科研基金,制定《学科与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进一步提高职工参与科研工作的热情。医院积极引入‘长三角’区域的优质医疗资源,与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达成医联体协议;柔性引进上海复旦大学儿科附属医院等9个团队,来淮坐诊;成功与上海长海医院签约军队临床重点专科脊柱外科专科联盟和生殖中心专科联盟,腹痛中心正式揭牌。医院获批成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国家级胸痛中心等,同时是全国首批地市级医院“中国千县万镇中风识别行动示范基地”和全国第三家“光明中心”。此外,医院还是创伤中心建设单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哨点联盟单位、全国日间手术管理中心联盟单位,并且是安徽省首家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备案的医院。
人才驱动:强化人才支撑,打造高质团队
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持续优化,为吸引并留住高层次人才,印发《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职引进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2025年修订)》《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柔性引才实施方案(2025年修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现有安徽省“江淮名医”6名、享受各级政府津贴6人、安徽省首届卫生健康骨干人才1人、杰出人才1人,任省级学术团体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29人次,淮南卫生名医9名、淮南学科名人7人。教育教学工作成果丰硕,医院不仅获批成为国家级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而且在连续5年的时间里,其结业考核通过率和培训质量均得到了国家级和省级的综合评估认可,以及国家全科医生基地的专项评估。住培学员结业考核通过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在全省名列前茅;办实临床医学院,积极开展医学教育专项师资培养,成立了临床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并切实履行职责;顺利承办安徽理工大学第一届临床医学大学生技能大赛。
服务筑基:优化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能力与质量
医院立体式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疗愈环境持续优化改善,完成高新分院、内镜中心、教学中心、体检中心、眼科、外科、骨科、儿科、日间医疗病房、手术室等项目装修改造;升级改造整个院区及病房的监控设备,完成临床试验研究中心楼改造并投入使用;2022年医院通过“无烟医院”评估和验收;强化“一站式服务台”功能,建设预住院服务中心;为高龄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提供绿色通道、无障碍坡道等人性化设施;推行“一站式”床旁结算服务,有效破解群众看病过程中的“堵点”与“难点”,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就医满意度。医院南区2024年1月11日试运行,2月18日全面开诊运营以来,门急诊及住院病人数持续稳步增长。截至2024年12月12日,门急诊病人量227749人次,其中市外患者占51.13%;住院病人量17985人次,其中市外患者占24.81%,有效地为淮南市及周边地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和医疗保障。医院先后完成HIS系统升级、电子病历结构化升级、完成PACS系统、合理用药系统、输血管理系统、透析系统等建设;完成医保DIP系统建设;完成云胶片系统应用和自助机服务全面升级;成功部署DeepSeek大模型等。2024年医院被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医疗保障局表彰为全省医疗保障系统先进集体。
未来五年,正值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同时也是充满战略机遇的重要阶段。我们将坚守发展这一核心任务,立足全局视野谋划,顺应时代大势推进,聚焦重大事项作为,紧紧把握并充分利用现有机遇,乘风破浪,坚定不移地加速高质量发展进程,以人人都是奋斗者、个个当好实干家的崭新姿态,致力于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学校“双一流”创建贡献医院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