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 | 矿业工程学院坚定信心聚合力 勠力奋进促发展

核稿:矿业工程学院 常聚才 撰稿:矿业工程学院 李君 审稿:党委宣传部 李长虹
资料来源:矿业工程学院      日期:2025-05-26     浏览量: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校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在校党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矿业工程学院紧紧围绕学校中心任务,踔厉奋发,主动作为,狠抓工作落实,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

初心如磐,党建领航赋能高质发展

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学院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理论学习突出入脑入心入行,调查研究突出求深求实求准,推动发展突出愿为敢为善为,检视整改突出边学边查边改,始终坚持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理念、找思路、找方法、找举措,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学院获批校第二批新时代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采矿工程系教工党支部通过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单位验收并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博士生党支部获批2022年度安徽省新时代育人质量工程项目(研究生教育)。获评安徽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安徽省研究生党员标兵1人、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状1人、中国煤炭青年科技奖1人,1人入选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在学校年度综合考核中学院连续五年考核优秀。

不懈奋斗,学科建设再创喜人佳绩

学院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服务“双碳战略”“能源安全”“交通强国”等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升级改造传统优势方向、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加强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新研究领域的扩展,在煤炭智能绿色开发及清洁高效利用、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等方向优势明显,学科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矿业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基础上提档进位,入选安徽省III类高峰学科且建设绩效考核连续4年获评“优秀”等次。牵头申请并获批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获批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项、硕士后企业工作站2项,省级研究生示范建设课程4门,省级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建设课程4门,校研究生核心课程建设4门,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课程建设7门。

锐意进取,师资队伍迸发生机活力

坚持需求导向,以高层次人才引育为重点,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坚持教学和科研并举,教学人才和科研人才并重,积极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有计划推进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名校进行访学、研修,充分激发人才创新活力,为学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新增国家高层次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入选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获批省级人才计划5人。新晋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3人、四级教授7人,引进博士19人、硕士3人,新增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17人,21名青年教师入选“三青”人才项目。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被评为“优秀”等级(省属高校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唯一获得“优秀”)。获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创新团队1项,安徽省教育厅高校研究创新团队3项,获批省高水平导师称号2人、省研究生教学名师1人、省级名师工作室1项。

潜心育人,人才培养结出累累硕果

聚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为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可靠基础。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在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60%以上,升学率最高达到51.66%。获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人,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1人,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2人,安徽省十佳百优大学生2人,安徽省优秀大学生1人,安徽省最美大学生1人,安徽省青年好网民1人,安徽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1人,孙越崎能源科学技术奖优秀学生奖18人。学院学子获全国空手道锦标赛个人第一名、安徽省大学生田径联赛百米冠军、中国大学生手球锦标赛第一名等好成绩。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互联网+”大赛等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赛事中奖项220余项。

多点发力,教育教学收获丰硕成果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健全“三全育人”体制机制,持续优化专业结构,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三有”“三进”“三到”育人理念指引下传承与发扬采矿“四特别”精神,持之以恒培育优良学风,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采矿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第4次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再认证。全国首批教育部目录外新专业智能采矿工程专业和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获批招生。教育部第二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新工科背景下采矿工程传统优势专业改造升级探索与实践)验收优秀,并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度“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近5年,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获批省级一流课程4门,《采矿学》上线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获批煤炭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项目16项、主编出版省部级规划教材3部、参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立项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3项、获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5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获全国采矿工程专业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

厚积薄发,社会服务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四个融入”发展战略,在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引领下,扎实推动学院省部级科研平台内涵建设,新增安徽省关闭/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深部煤炭资源智能绿色开采安徽省联合共建学科重点实验室,建立平台-团队-人才培养的共同发展机制,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

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深部特殊空间探测与利用关键技术及示范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项,安徽省重点研发项目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安徽省高校科研项目10项,安徽省教育厅高校研究创新团队2项,杰出青年项目1项、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3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5项。

包容并蓄,国际合作实现纵深发展

积极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拓展国际交流项目,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内联与外通”相结合形式,大力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帮助学生拓宽国际视野,满足师生海外交流学习需求,助力学院进一步提升整体办学水平。

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矿业与能源工程学院签订了矿业工程本科生2+2联合培养、教师访学及学术交流合作协议,与俄罗斯圣彼得堡矿业大学建立合作关系。8名博士研究生获批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项目资助,2名教师获批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资助,7名本科生赴境外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主办矿业工程高峰学科国际论坛、“双碳背景下矿山新能源开发@未来科学家”研究生国际学术论坛,协办“煤炭安全智能精准开采协同创新组织”学术研讨会等,有效提升学院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展望未来,矿业工程学院将锚定前行方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学院改革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学院党建与业务的有效融合模式,以奋进者的勇气、追求卓越的智慧,披荆斩棘,续写辉煌!

撰稿:矿业工程学院 李君

核稿:矿业工程学院 常聚才

编辑:党委宣传部 夏雅凤、陈颖

审稿:党委宣传部 李长虹

上一条:学校召开2025年5月份意识形态工作会商会 下一条:这五年 | 马克思主义学院培根铸魂强基 生动诠释“马院姓马”的时代答卷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