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中午12时38分,随着信息“叮”地一声响起,100万元、100万元两笔捐赠款几乎同时到账,安徽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再添200万元“爱心基金”。从电话沟通捐赠事宜到款项落地,前后仅10分钟,创下学校单笔捐赠“最快速度”。捐赠人是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1999级校友谢莉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选矿工程专业1997级校友黄时进——一对在淮南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前身)邂逅、相守,并携手打拼出一片纺织外贸天地的校友伉俪。
“母校80岁生日,我们只想把最真挚的祝福第一时间送到。”电话那头,谢莉萍的声音爽朗而坚定。两人一致决定,分别以个人名义向外国语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分别捐赠100万元,支持学校学院建设与发展。
“没有母校就没有我们的今天。”黄时进说,大学四年,他不仅打下了扎实的矿物分选理论基础,更在张明旭、朱金波教授的实验室里第一次接触到科研课题,这为他日后将新型环保材料引入纺织功能面料埋下种子;而谢莉萍则在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冯茹老师,任课教师程永生、束学军教授的指导下,英语表达能力突出,“敢开口、善沟通”成为她纵横外贸谈判桌的“第一武器”。
9月10日中午,没有复杂的仪式、没有冗长的流程、没有过多的客套,两位校友在与外国语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负责人通过电话10分钟后,信息提示响起,捐赠完成,在教师节这个特别的日子,这是校友感念恩师、感恩母校的生动诠释。
10分钟的通话,跨越1200公里的空间距离,也穿越24年的青春光影。从淮南工业学院到安徽理工大学,从本部老校区到山南新校区,变的是校名、是校园,不变的是一代代安理人“团结、奋进、博学、奉献”的精神血脉。正如谢莉萍、黄时进所言:“凡人微光,一点点心意。大学四年,是我们一生的起点,未来无论走多远,我们都带着‘安理’标签,把这份青春记忆写进每一次远航。”这片赤诚,将汇聚成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磅礴力量,续写新时代“安理故事”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