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由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院士主持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深地工程多场耦合动力灾变试验仪”项目招标前专家论证会在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召开。此次会议主要聚焦试样打印、加载装置的招标采购,以及机电接口部分的设计、采购与加工方案开展专项论证,为项目关键阶段推进筑牢技术支撑。
本次会议特邀专家包括东北大学张希巍教授、合肥工业大学曾亿山教授、安徽理工大学黄家海教授、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朋、山推股份研究院院长张立银、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陈学海、合肥合锻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宋雨芳等,多位专家齐聚一堂为项目把脉支招。

项目负责人袁亮致辞
会议伊始,中国矿业大学王恩元教授介绍了出席会议的特邀专家及各课题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袁亮代表项目组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向各位特邀专家介绍了安徽理工大学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双一流”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强调当前项目已进入攻坚关键期,时间紧、任务重,亟需专家团队从专业视角提出宝贵意见,助力项目高质量推进。
会上,项目组张冰副研究员汇报了仪器研究现状与招标工作进展,重点阐述了仪器箱体及加载部分的核心技术方案。在认真听取汇报后,与会专家围绕主体承接单元与反力架加工工艺、焊缝标准及位置优化、高压气体密封技术、加热保温性能保障等核心问题展开严谨研讨,深入剖析技术难点,形成了一系列针对性强、可操作的论证意见。
袁亮院士在总结时强调,该项目服务于国家深地工程战略,既要精益求精完成技术攻关,更要严守安全底线。项目组需全面落实专家意见,在仪器设计的合理性、可靠性、安全性上持续发力,建立全流程预案、评估与保障机制,尊重科学规律,稳步推进招标采购与后续研发工作。

论证会现场
此次论证会的召开,为“深地工程多场耦合动力灾变试验仪”项目提供了高水平技术指导,有效破解了招标采购与核心技术方案中的关键难题,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该仪器的成功研制将为深地工程多场耦合动力灾变机理研究提供重要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