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师在两项全国微课教学比赛中取得佳绩

核稿: 撰稿: 审稿:
     日期:2015-12-14     浏览量:

    日前获悉,我校教师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和首届全国煤炭专业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中表现优异,取得佳绩。

    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我校教师的微课作品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优秀奖27项。其中马芹永教授的微课作品——《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荣获全国三等奖,是本届比赛我省所有参赛作品中获奖级别最高的。学校荣获“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奖”。此次比赛由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全国共有1400多所高校参赛,参赛选手超过18000人,最终共有613项作品入围全国决赛。学校精心组织校级初赛,教师积极参与,共提交微课作品66项,其中40项作品被推荐参加省级复赛,最终30项作品入围全国决赛,此次全省入围全国决赛作品共41项。

    在11月结束的首届(2015)全国煤炭专业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中,我校范廷玉、詹倩两位教师的微课作品获得特等奖,刘吉敏等14位教师的微课作品分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优秀奖9项。本次比赛由中国煤炭教育协会举办,共有全国煤炭高校、煤炭企业等单位选送的255项微课作品参赛,评选出特等奖4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75项、优秀奖106项。12月5日,中国煤炭教育协会组织召开表彰会,我校教师范廷玉博士受邀参会,并代表获奖选手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首届全国煤炭专业微课程教学设计竞赛颁奖现场

    “微课”是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与学活动,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和“慕课”浪潮的冲击,微课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以其主题明确、短小精悍、占用资源容量小等特点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为促进“微课”在我校的推广应用,校教师发展中心先后组织了两届“微课”教学比赛活动,选派教师参加“微课的开发与应用”等专题讲座,组织参赛教师进行视频录制、后期制作、作品发布等工作。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参赛微课作品的数量有所增加、质量明显提高。通过“微课”设计制作和参加全国“微课”大赛,充分展示了我校教师的教学风采和我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增进了教师之间教学经验的学习交流,推动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提升,促进了课程建设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机融合。

撰稿、核稿:人事处 刘云瑞、宫能平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

上一条:安徽省外国语言文学学会2015年年会在我校隆重召开 下一条:我校三名博士后顺利通过出站考核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