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十二五”期间,在学校的领导下,坚持“控制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办出特色”的基本原则,围绕“育人”大工程,加强内涵建设,兼顾外延发展,创新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了学院较快发展。回顾“十二五”发展历程,学院全体师生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十二五”规划》,层层分解抓落实,脚踏实地谋发展,不骄不躁,稳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骄人成绩。
一、“十二五”回望——成果
学科内涵建设得到加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
经过“十二五”发展,学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现有五个本科专业: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一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矿山机电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点: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个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点:电路与系统;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电气工程、控制工程;两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电气工程、控制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为校立项建设拟增列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力电子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通信工程专业获批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参与成功申报了“安徽矿山机电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人才培养规模扩大,学生竞赛成绩斐然
“十二五”期间,学院累计培养工学硕士毕业生440人,本科毕业生2932人。学生每年的就业率均在96%以上。学院原有四个本科调整修订了专业培养计划,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2015年顺利招生,各专业按照“强基础、宽口径、有特色”的要求进行了课程体系改革。学院从2011级起选拔学生参加机电试验班。获批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9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省级特色专业、电工电子开放实训基地入选省级开放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文化和竞赛活动,取得了全国性竞赛奖励7项,安徽省竞赛奖励35项等优异成绩。
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十二五”期间,学院引进博士7人,硕士9人,有2人晋升为教授,有21人晋升为副教授,有17人晋升为讲师。学院师资结果进一步优化:现有教职工97人。其中55岁以上5人,45-55岁21人,35-45岁33人,35岁以下3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4人,具有硕士学位的60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35人,讲师28人,助教12人,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安徽省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安徽省教学名师2人。
“十二五”期间,学院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2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9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91项。科研经费纵向588万元,横向844万元。
思想文化建设力度不减,为学院发展提供坚实保证
学院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加大廉洁自律和反腐倡廉教育,领导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继续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不断推进学生公寓党组织建设,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2015年学院学生公寓党组织建设项目获得校基层党组织创新项目评选第一名;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校友创业经验报告会、实行一对一帮扶措施、宣传大学生中的先进事迹、加强考风建设等途径,以先进班集体评选、学年总评、奖助学金评定等重点工作为抓手,开展了“学风建设年”、“学生党员先进性实践活动”等,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班风学风建设。
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制度化水平迈上新台阶
学院先后制定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院务、党务公开制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经费使用和管理办法》、《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物品采购、管理制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网络信息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学校财务制度;认真做好年度经费预算,管好并使用好学院各项经费。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安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认真做好学院的安全保卫工作,推行安全保卫、消防安全、心理健康和卫生包保责任制,形成了从学院到每一位教职工、到每一位学生的安全防范网络体系,维护了正常的教学、学习和生活秩序。坚持和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推进民主管理,实行院务公开,2013年自动化系获得淮南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二、“十二五”回望——主要经验
“十二五”期间,学院围绕“育人”大工程,针对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新做法,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实效的举措,有力促进了学院发展。
学风建设不松懈
学院在“十二五”期间坚持开展“学风建设年”活动,营造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学生自觉自律自主意识充分发挥的良好氛围,出台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开展学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并制定了《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学风建设年主要活动安排表》,形成了20多项学风建设年特色活动,如按期举行学风建设年演讲比赛和学业、职业规划大赛;低年级各班级内部建立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等不同形式帮扶活动;“学习之星”、“学习进步之星”评选表彰活动等。学院教师也积极响应学风建设号召,积极参与学风建设大讨论,对学风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研讨,提建议、献良策。
经过“十二五”的发展,学院目前整体学风状况良好,初步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学习氛围。学院各年级上课、大一晚自习出勤率高;学院低年级基础课程统考成绩一直位于学校前列,为学院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青年教师培养不间断
学院在“十二五”期间,重视博士引进和青年教师培养,新增博士共17人;以加强师德建设为核心,举办一系列有特色、有成效的主题活动,提高青年教师对师德建设的认识。着力调动教职员工“三育人”的积极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教育,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院积极规划青年学术团队建设平台,初步形成一批青年学术团队;形成了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机制,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涌现出安徽省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于水娟等一批优秀青年教师。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实践中坚持“辅导员论坛”制度,截止目前已经成功举办26期,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平台,涌现出一批在全省就业指导课讲课比赛和学校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中屡次获奖的辅导员。
安全工作丝毫不放松
学院“十二五”期间始终将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每年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构建了学院、分管领导、系、教师和学院、辅导员、班级、宿舍的安全管理信息网络,领导带队坚持每月深入学生宿舍和各单位检查,并记录台账,对存在的问题逐一责令整改并反馈;学院重视安全教育,每学期举办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及消防疏散演练,新生入学教育中安全教育“全覆盖”,在各类会议上“会会讲安全”,全体师生养成了“讲安全、重安全”的优良习惯。学院“十二五”期间连续五年获得“校安全稳定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回望“十二五”,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发展硕果累累;但在成绩面前,学院上下不骄不躁,冷静总结,认真分析学院发展新形势和新挑战,广泛调研优秀的作法和先进的经验,集思广益,积极谋划“十三五”。“十二五”取得的成绩是新的起点,全院师生在学院领导班子带领下,继续用敢于创新的勇气、主动迎难的担当、勤奋务实的作风,迎接“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撰稿、核稿:电信学院 乔国通、李敬兆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