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专题报道之十九:材料学院以人才培养促建设,以改革创新谋发展

核稿: 撰稿: 审稿:
     日期:2016-04-07     浏览量:

    “十二五”期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政带领团结全院师生员工,以学院“十二五”规划为总纲,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引进、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凝心聚力,在课堂教学、学术科研、学生工作、党建工作等方面圆满完成既定目标和任务,呈现诸多亮点和特色,促进了学院的进一步发展。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

    学院拥有一支学术思想活跃、教学经验丰富、团结进取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十二五”期间学院持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新增教授8人、副高职称23人,新增博士22人,其中引进国内外博士16人,出国留学、访问学者人数达15人。新增博士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6人。

    师资队伍的科学化建设带动人才队伍的不断成长和进步。学院获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安徽省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校青年拔尖人才2人,12人被评为校中青年学术骨干,1个校级优秀创新学术团队。学院组织申报的高校领军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项目“能源洁净转化催化材料”获重点项目资助,教师1人获得“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人才项目”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资助,获批高校优秀拔尖人才培育项目4项等。

    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

    材料学院紧抓创新促科研,以完善的师资队伍建设、充沛的人才资源储备、优良的师德风气,带动学院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学院大力支持、鼓励教师积极申报纵向科研项目和专利。学院获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15项,国家博士后基金10项;其他各类省级科研18项。发表学术论文581篇,其中SCI、EI检索226篇;出版论著学术专著10部;授权专利161项,其中发明专利46项。

    “十二五”期间学院有多项科研课题分别通过煤炭工业协会、安徽省科技厅鉴定,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煤炭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淮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

    学院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工作,与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并建立产学研基地,与江苏悦丰晶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组织教师赴贵州、宁夏、山西、山东、河南等地企业进行恳谈,了解企业技术所需,扩大学院影响力的同时为后续产学研合作和社会服务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学院以矿物加工工程学科为龙头,带动材料学科的发展。2011年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点获批并招生。2013年新增材料化学工程硕士点,2014新增了材料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为材料学科的教师提供了新的平台。2011年矿物加工获校级重点学科。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省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2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个,特色专业1个。学院获得国家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资金资助。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项目“矿业工程学科建设重大项目”、“煤炭加工研究院”、“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新专业)”及高水平大学研究正按计划顺利进行,为我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以较好的成绩和评价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学生管理平稳有序

    “十二五”期间学院进一步加强辅导员业务能力的培养。1名老师代表学校参加第四届安徽省高校教师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总决赛获创业组一等奖,1人获评校“十佳辅导员”,推荐4人参加国家级和省级辅导员专题培训。

    学院继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力度,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成果显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获批国家级9项、省级17项;省百所高校百万大学生科普创意创新大赛获二等奖1项、优秀奖3项;“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1件作品进入省级决赛,获二等奖。

    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文艺体育活动。校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大赛获一等奖1次;校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联赛中多次获得冠、亚军;在校历届运动会中团体总分稳居前五;淮南市高校十大歌手大赛1人获“淮南市高校十大歌手”称号。

    2011届-2015届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圆满完成“十二五”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和任务。

    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材料学院认真做好日常教学管理工作。通过每学期的师生座谈会、教师相互听课、检查学生出勤率和晚自习情况等形式,切实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及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使我院教学档案管理更加规范,上了一个新台阶。

    学院下大力气以专业认证标准,对5个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进行全面建设。落实矿物加工工程和无机非金属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按照国家标准并结合学校特色制定矿物加工专业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卓越计划实施方案。目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学生实现了到非煤行业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学生到陶瓷行业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建立了铜陵有色及六安铁矿卓越工程师教育实践教学点。卓越班正按培养计划要求顺利进行各项教学活动。

    学院积极组织广大教职工申报、参与“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工作,建设成果已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获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学院现承担各类省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15项。新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2个。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

    学院党委坚持抓好“四个层次”的政治理论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大家学习、贯彻落实上级的最新精神,检查总结以往工作,布置新的工作。以“创先争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风肃纪 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活动为契机,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大讨论,以理论学习加实践检验的形式,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向纵深推进。

    “十二五”期间材料学院继续做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学院分党校共举办5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学院学员677名。共发展新党员548名,转正预备党员469名。

    学院在学校新闻网和校报上共发表稿件510篇,在人民网《图说中国》栏目、中国大学生在线、安徽教育网、安徽电视台、《淮南日报》、淮南电视台等媒体上发表外宣稿件80余篇。展示学院风采的同时,较好地完成了学校下达的宣传任务。

    学院党委始终将党风廉政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一方面认真抓廉政勤政教育,防微杜渐;一方面积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成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开展了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专项工作。“十二五”期间学院在勤政廉政和遵纪守法方面未出现任何违规违纪问题。
 
    “十二五”期间材料学院党政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科研工作、教学及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在实验室管理、安全工作及院务公开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呈现了众多的亮点和特色。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学院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力争创造更大的辉煌和成功。

撰稿、核稿:材料学院 李攻明、朱金波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

 

上一条:大学生活,她这样过——记2015年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交换生冯蜓蜓 下一条:淮南联合大学副校长白存良一行来校交流调研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