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5日闭幕的第七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我校选送的6件参赛作品全部获奖,其中5件获得特等奖,1件获得一等奖,学校摘得本届竞赛“挑战杯”,创造了学校在该赛事中的历史最好成绩。
校团委书记赵宁代表学校在颁奖仪式上领奖(摄影:张学森)
能源与安全学院张向阳老师指导、丁宇等同学的科技发明制作B类作品《地下轨道变形监测预警系统》获特等奖。该作品采用高速公路使用的自由设站边角交会网的工作原理来建立基准,选取棱镜及全站仪作为基准的校准工具,依据超声波测距的原理,采用超声波测距仪作为隧道结构收敛变化的量测工具,率先在地铁围岩上搭建测距系统进行信息收集,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整条地铁线路的围岩形变及轨道的动态变化,最终达到预防事故发生及模拟围岩和轨道长期沉降曲线的双重目的。
土木建筑学院马帅、庞建勇老师指导,郭超等同学的科技发明制作B类作品《中央空调新回风流量分段控制技术》获特等奖。该作品的技术设计与传统中央空调定新风量系统相比,具有七个方面的明显优势:通过“一种基于CO2浓度传感器监测和分段调控新风流量系统”,时时检测室内人员密度变化来控制回风和新风用量;利用碱石灰净化吸收CO2技术,过滤网同时过滤人体代谢的微量废气,进一步提高回风用量;加设冷凝水回收装置,造价低廉的高效率热交换器将回收的冷凝水和室外新风进行第一次热交换;采用高精度风量调节装置,使用变频风机;采用高效率热交换器和减轻新风机组负荷压力。
机械工程学院邓海顺、何涛老师指导,邓月飞等同学的科技发明制作B类作品《具有自动续杆功能的全液压钻机》获特等奖。该作品解决了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治理关键设备——钻机普遍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工作效率低、安全性能差等问题。该作品工作时7个单元相互配合、协调动作,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了钻机的安全性能和钻孔效率,为煤矿钻机的自动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不仅可以开设瓦斯抽排孔,还可用于隧道挖掘、地质勘探孔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机械工程学院张国荣、张东速老师指导,汤清淞等同学的科技发明制作B类作品《水上智能巡航机器人》获特等奖。该作品是集水上垃圾清洁、水质检测及溺水救援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水上巡航设备,可根据监管水域面积确定机器数量。作品结构紧凑,功能实用,成本较低,采用卡通龙虾外壳及尾部展开式设计,可成为水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适用于景区、游乐场、主题公园等场所,具有较大的市场价值及良好的推广前景。
土木建筑学院任少伟、杨旭东老师指导,于飞等同学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作品《政府城市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的有益探索——基于“济南模式”与“淮南经验”实证研究》获特等奖。该作品运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研,以安徽省淮南市和山东省济南市为例,通过设定并验证因子指标体系,构建多元回归统计模型进行分析,探索政府城市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形成机理、公众参与过程中各因素作用以及因素之间相互关系,并提出了促进政府城市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良性互动若干政策建议,如: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智慧城管、实现双轮驱动、试行联户共建等。
机械工程学院阮学云、胡坤老师指导,丁恒等同学的科技发明制作B类《计数识别式寄存取快递库》获一等奖。该作品立足于解决市场上快递柜存在的存取效率低、快递存储量少且无寄件功能、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采用计数识别方式代替传统的扫码方式,识别效率高,可靠性高,集快件称重、自动计费与支付功能为一体,利用多组传感器交错布置方式,识别不同规格尺寸快件,实现智能分层,可最大提高空间利用率,具有技术新、功能全、容量大等特点,适用于高校、小区、写字楼等人流量大和人口密集的场所,应用前景广泛。
(撰稿、核稿:校团委 唐克、彭晶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