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下午,刚刚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我校校友77级矿井建设专业陈湘生研究员荣归母校。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袁亮院士,校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周峰热情接待了陈湘生院士,并在行政楼1121会议室进行了座谈。
座谈会场
陈湘生院士作报告
参观校园
在土木学院座谈(摄影:张雷)
座谈中,袁亮院士对陈湘生院士荣归母校表示热烈欢迎,对其高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表示衷心祝贺,并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和新校园的基本情况。他指出,陈湘生校友当选院士是对我校本科教育的一种充分肯定,作为从我校走出去的杰出校友代表,陈湘生院士是一代代安理人踏实肯干、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缩影,是安徽理工大学最鲜亮的名片。他希望陈湘生院士加强和母校的联系与合作,继续关心、支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对学校的各方面建设多提宝贵意见。
陈湘生院士深情回忆了往昔在母校读书、进行学术研究的美好而又深刻的记忆,对母校的教育与培养表达了感恩之情。陈湘生院士表示,自身的成长与进步离不开母校的悉心培育,尤其当年老师的严谨善教给他留下了最难忘的记忆。“母校教给我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人。”正是母校良师的谆谆教导,正是有了母校这段难忘的求学经历,才为他日后的科研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更成就了今天的自己。他表示将进一步加强与母校的交流与沟通,会尽己所能为母校的建设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希望母校越来越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陈湘生院士在舜耕会堂为学校相关专业教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近500人,作了题为《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土地立体空间的协同》和《地铁隧道施工若干技术与新进展》的学术报告。袁亮院士主持报告会,并宣读了安徽理工大学对陈湘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贺信。周峰出席报告会。
在《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土地立体空间的协同》报告中,陈湘生院士先从宏观统计上介绍了我国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以及地铁车辆基地和地铁沿线安保区占用大量土地的情况,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提出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土地立体空间的协同发展。以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发展为背景,结合深圳地铁发展模式,阐述了城市交通、城市空间、土地的立体空间之间的协同,指出了城市上位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互为因果关系,而不是前因后果关系。三者的规模和体量取决于需求,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基本恰到好处并适当留有弹性,确保安全前提下的空间尺度和环境协同极为重要。
在《地铁隧道施工若干技术与新进展》报告中,陈湘生院士首先阐述了实现城市交通空间立体发展面临的科学和技术问题,新老结构和地层相互作用、协同变形机理和结构在施工全过程、全寿命周期安全问题。结合广州地铁3号线折返线工程、深圳地铁9号线、深圳地铁2号线、深圳地铁1号线等工程案例,重点讲解了地层冻结技术、地层盾构下穿地铁运营隧道控制变形精细技术、矿山法隧道下穿建筑群关键技术、跨地铁运营隧道地下空间综合施工技术以及矩形、类矩形和马蹄形新型盾构机。他指出,地层冻结技术和地铁隧道近接施工控制变形的精细技术,在解决地铁域土地立体空间效能最大化利用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地铁域这种立体空间的高效利用,带来更多的客流、地铁企业利用土地开发获得更多的土地新增效益和物业管理费,为地铁建设和运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获得了一举多得的巨大技术经济效益和生态社会效益。
整个报告会理论水平高,内容翔实,工程案例丰富,令在场师生对城市地下空间科学与技术前沿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陈湘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安徽理工大学矿建77级校友。著名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地层冻结和地铁工程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长期从事地铁工程、隧道与地下工程的研究与开发,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践了工程建设数值化管理模式,率先践行了城市轨道交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建立了BT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管理程序,首创了地铁域地下空间效能最大化概念并付诸实践。先后完成了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19项,完成工程项目37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次、深圳市科技创新奖2次等。主持完成的“复杂条件下盾构下穿既有地铁运营隧道安全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获2015年国家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一等奖;所管理的一期工程“深圳地铁罗湖枢纽工程”(建筑工程类)获2007年第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所管理的一期工程“深圳地铁一期国贸至老街区间隧道及桩基托换工程”(隧道工程类)获2007年第七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期间,陈湘生院士在袁亮院士、周峰陪同下,参观了校园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在土木建筑学院与当时在学校就读时的任课老师进行了亲切座谈。
校党政办公室、科技产业处负责人,土木建筑学院领导等参加了上述活动。
(撰稿、核稿:宣传部夏雅凤、土木学院张经双、吴华峰、雷小磊,土木学院马芹永、人才处杨科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