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数学与大数据学院2017级研究生梁亚荣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作为淮南市绿威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始人,他入选安徽省高层次人才库、全国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曾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安徽省“发现双创之星”优秀创客、“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支计划”等多项荣誉。在这些荣誉的背后,他是如何从一个理工男华丽转身,变身创业达人的呢?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
梁亚在办公室
初燃梦想 无畏前方险阻
刚进大学时,梁亚和许多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学生一样,希望能在业余时间通过兼职或其他工作来减轻家庭负担,体验社会。可是一没经验,二没钱,能做什么呢?思虑良久,他萌生了开办一间校园通讯营业厅的想法。就在这时候,移动公司正好有把一直由校方和移动工作人员共同打理的校园营业厅转交由本校学生全权负责打理的计划。抓住此次良机,他熬了一个星期从零开始撰写了一份详细的商业策划书,鼓足勇气连续六次拜访了淮南移动公司市场部负责人,以这股韧劲最终打动了淮南移动公司相关领导,获得了经营权。后期,在移动公司、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他和团队筹划、酝酿了半年之久,终于在2012年5月,点燃了原学校北校区动感地带校园营业厅的开业爆竹。
营业厅顺利开张带来了成功的愉悦。万事开头难,梁亚迈过了这道槛,也开启了自主创业的第一步。他开始有意识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项目比赛。2012年9月,他带着和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开发的创业项目《部落者高校服务中心》,参加了首届淮南市青年创业大赛,获得“创业新星”奖,奖金10000元。这一次的成果引燃了他创业激情,创业梦更加坚定。随后,第二家移动营业厅、酒吧、淘宝店(连开5个)等一发不可收拾。摊子大、精力少,忙着学业兼顾创业使得他分身乏术,很多项目后期没能坚持做下去,但创业的过程即是体验并成长的过程,正是这些经历为他之后创办淮南绿威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返乡创业 菌类种植何难
2014年,四年的大学本科生活转瞬即逝,面临毕业,是留在市区接受月入过万的白领工作,还是放弃现有的一切,从头开始自主创新创业,这一度让他有些焦灼。偶然的一次机会,他看到电视上播放关于菌类种植的新闻,市场前景广阔,又一次触动了创业的灵感。通过收集各种资料,最终,他把目标锁定在双孢菇种植上。毕业的时候,他藏起了就业协议书,做了一个出乎所有人预料的决定——回家当农民,利用新型农业技术种植双孢菇,带领老家村民共同致富。
这个想法遭到全家人的反对,他们觉得农业利润薄,受自然影响大,而且他本人并不是农学专业出身,很难做好。梁亚顶住压力,买来关于种植双孢菇的书籍潜心研究,遍访农业相关专家请教学习。他还前往双孢菇主产地福建漳州学习技术,并聘请技术员返回家乡传授种植技术,攻克核心难题。他拿出自己大学创业以来积攒的80多万全部家当,家里支持20万,又找来当地几户农民共同出资,共斥资160万元一期建成了4个标准化双孢菇种植大棚,正式注册成立淮南绿威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敢想敢做,做实做好,一年时间,合作社初见成效,当年销售额达到130万元,纯利润90万元,同时带动38名农闲人员家门口就业,以实际业绩赢得了家人和村民的称赞,看到效益的村民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
现代农业是高效率的科技农业。梁亚带领着团队种植中不断总结,探索中不断创新,形成从种植、采摘、冷藏到产品溯源等一整套运营模式,陆续申请获批了“一种食用菌栽培设备”、“一种均匀通风保湿式蘑菇菇房”、“菇房湿度调控及换气系统”等50余项种植相关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同时为适应互联网经济发展,他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模式,开发了蘑菇园APP,拓展线上销售途径,打造直接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的便捷保鲜渠道。
梁亚的创业事迹受到《人民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人民网、央视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重返学校 积聚创新力量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对创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跟不上就有被淘汰的危险。为进一步增强自身创业能力和学识水平,2017年梁亚从田间地头回到了校园,选择了重回母校安徽理工大学继续深造,师从方贤文教授,学习互联网、大数据有关知识。转了一个圈,从社会回到学校,别有一般体味,他倍加珍惜此次读研的机会,虚心向老师学,向朋辈学,埋首苦读,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他真切希望在母校的培育下进一步成长。这几年的创业过程,他深刻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性,创业离不开创新,而创新离不开技术和知识的积淀。
如今读研的他仍然是创新创业的活跃分子,今年他又带着另一个创业项目《安徽黄晶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2018年安徽省“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一举夺得金奖。这个项目顺利进入了“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现在他正积极备战,准备着国赛的路演。在他看来,比赛的过程是拓展学识和不断超越的过程,在创业的道路上,自己仍是一个小学生。
创新创业的过程比想象中艰辛,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阻碍,前行的道路会堵塞或拥挤,但,梁亚怀着坚定和执着,义无反顾地走下去!相信他在创新创业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撰稿、核稿:校团委 唐克、陈世玉、杨浩,赵宁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