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图书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高自动化水平,健全文献保障体系,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尤其是4.8万平方米的至善书院投入使用以来,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步入了新阶段。
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图书馆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管理工作的需要,有计划、有重点地收藏国内外各种文献资料,注意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文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特别注重数字化资源建设,基本形成了馆藏特色鲜明、文献资源丰富、基本能满足我校师生需求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五年来,共投入4169.2万元用于文献资源建设,目前馆藏总量为:纸质图书164.2万册,电子期刊82.9万册,电子图书145.4万册,学位论文816.1万份,音视频资料10.1万小时。
为有效解决图书复本少限制使用人数的矛盾,尤其是为了缓解热门图书“借书难”的问题,借新馆建设东风,建成我馆特色数据库“安徽理工大学纸电同步馆藏数字资源服务平台(第一期)”,使我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增加到4个。4个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的上线运行,进一步补充、完善了馆藏体系,有力提升了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自动化水平逐步提高
为了提高图书馆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五年来,共投入1563.93万元,新购服务器20台、磁盘阵列3台、pc机234台,新建图书馆专用标准B类机房,新增RFID自助借还系统等21个自动化子系统。现在,各项业务全部实行自动化管理,存储物理容量达到476TB,实现了自助借还、电子检索查询、智能存包、智能进出管理、智能信息发布管理,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稳步推进。
各类家具焕然一新
根据新馆布局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五年来,共投入523.4万元配置图书馆家具,新增了873组6层易拆装钢木书架、158组4层书架、64组重型货架、64组3层现刊架、90米带灯阅览桌、2170立方米密集书架、540位多媒体屏风桌、136张4人橡木阅览桌、50辆小书车以及常用的服务台、书柜等家具,改造1404组规格型号统一的老书架。目前,各类家具基本能满足图书馆发展的需要。
资源宣传推介成绩斐然
图书馆开展“电子资源宣传月”、“资源推介进学院”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推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培训辅导读者利用资源的能力。五年来,共举办《巧用图书馆资源,开启奥妙发现之旅》等29场专题讲座;与研究生院联合举办“研究生信息素养培训班”;组织学生参加与信息资源使用有关的竞赛17项,共获三等奖以上奖项81人次;连续5年组织研究生参加安徽省高校研究生信息素养夏令营活动;持续开展评选“阅读之星”和“优秀读者”活动,每年表彰10名“阅读之星”和20名“优秀读者”;开设新生入馆教育专栏,采用线上教学的模式向新生详细介绍图书馆的服务、功能等相关知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宣传推广MOOC;开通信息服务专用QQ群“安理e询通”、安徽理工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及时为读者答疑解惑。
文献信息服务效果显著
图书馆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健全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显著。五年来,图书馆网页点击量511.9万人次,借还图书105.5万册,数据库下载全文841.9万篇/册,SCI、EI检索23.96万人次,通过“省数图”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传递全文25.5万篇,面向校内外读者积极开展论文查收查引、验证认证、科技查新等参考咨询服务,共检出记录8303条/篇,出具各种收录证明、分析报告等2784份。
读者满意度大幅增加
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谋划布局,强化读者自助学习,优化服务空间,重视读者个性化需求,设计了大量便于团组学习、交流思想的空间;实行“全开放”式的藏、借、阅一体化服务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读者在馆内阅读的便利性,馆藏文献资源的实际利用率明显增加;延长开放时间,自修阅览室周开放时间为97小时,各书库等服务窗口周开放时间达到90.5小时,均超过《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规定的开放时间;增加读者借阅权限,本科生借阅图书数量由以前的6册增加至10册,研究生、教工一律增加至15册,所有图书借期均为90天;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馆舍内靠近窗户、光线好、视野开阔的区域留给了读者,中央空调、开水供应等服务让读者充分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读者满意度明显增加。
回眸五年奋进路,图书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创新,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今后,图书馆将继续砥砺前行,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
(撰稿、核稿:图书馆 柳小望、陈明强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