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是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五年,是广大教职工积极建功立业、创先争优的五年,是学校工会务实创新、硕果累累的五年。五年来,全校各级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进改革发展,着力组织引导职工,着力强化精准服务,共同谱写了学校工会工作的华丽篇章。
弘扬劳模精神,激励职工建功立业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积极引导教职工创先争优。选树先进典型,创建全省教育工会系统“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全省共10个),探索劳模作用发挥新途径。起草《优秀教师疗休养管理办法(试行)》,五年累计推荐17名优秀教师参加劳模疗休养活动。
持续开展技能竞赛,不断提升教职工业务素质。五年来,联合有关部门举办全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5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竞赛2次,举办教职工安全知识竞赛2次;坚持每年推荐优秀教师参加全国、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并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全省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
组织实施评先评优,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五年来,获评“全国三八红旗集体”1个;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1个、“五一巾帼标兵”1名、“师德先进个人”5名;淮南市“巾帼文明岗”1个、“巾帼建功”先进工作者1名;坚持每两年开展一次校“和谐家庭”评选活动,五年来共评选出20个“和谐家庭”,其中推荐并获省“五好家庭”1个,省“文明家庭”1个。另有7个基层分工会与10名教职工获得省级表彰。坚持开展校内工会工作先进集体与个人评选表彰,五年累计表彰各类先进集体8 个、先进个人254 人次。
强化民主管理,扎实履职维权工作
推动校院两级教代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及时修订并出台《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二级教职工代表大会(教职工大会)实施办法》。坚持每年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组织代表先后围绕《“十三五”发展规划》、《安徽理工大学章程》、《新校区教职工住宅规划设计方案》等重要规划与利益问题进行讨论,有效保障教职工权利。督查教代会提案办理情况,五年共征集提案58件,立案提案43件,现已办结43件,满意率在100%。贯彻落实教代会有关制度,五年共安排教代会执委民主接待96次,其中校领导参与接待65次;安排教代会执委列席校长办公会78次。坚持二级教代会制度,指导各分工会按规定召开教代会年会及开展换届工作,落实二级教代会职权。
围绕热点问题,加强民主监督。围绕新校区教职工住宅建设工程,成立“民主监督委员会”;制定并出台《“安理家园”工程建设质量民主监督办法》,定期牵头召开工程建设情况通报会;先后多次召开教职工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就工程建设中的有关问题,在全校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形成调研报告提交学校作为决策参考。
深化建家工作,增强基层工会活力
以搬迁新校区为契机,指导各分工会合理建设“职工小家”,整合功能,优化设施。坚持《“职工小家”建设实施意见》,出台《关于开展“职工小家”复查考核的办法(试行)》,继续拨付专项建设经费,巩固“职工小家”创建成果。五年来,学校新增全国“模范职工小家”1个,省级“模范职工小家”2个,新建“职工小家”2个。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刊物《中国教工》专题报道了我校重视支持建家工作的实践与经验。
继续做好老校区教职工活动中心日常管理与维护工作。
聚焦精准帮扶,着力推动帮困解困
始终坚持以职工为本,竭诚为教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用心用情当好职工“娘家人”。走访慰问劳模、困难教职工170余人次;持续开展“金秋助学”行动,五年累计发放助学资金2万余元;慰问高考教职工子女200余名,并对优秀考生予以奖励;坚持每年慰问附小、附幼学生;协助做好教职工年度体检工作,邀请医疗专家来校作讲座并进行现场咨询;组织教职工及家属近500人次参加无偿献血。建设省内高校首个“阳光家园”,为哺乳期女教职工提供舒适环境;组织开展适合女教职工特点的文化活动,关心、维护女教职工权益。
对口扶贫,助力脱贫攻坚。通过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爱心捐赠、关爱留守儿童、购买农副产品等方式,做好临泉县滑集镇杨小村、王香铺村和毛集实验区孙台村对口帮扶工作,累计帮扶资金30余万元。
丰富文体活动,满足职工文化需求
利用节假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多年来连续开展了教职工排球比赛、羽毛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三人制篮球赛、校园健步走、小合唱比赛等。积极参加上级工会及淮南市组织的文化活动,结合纪念抗战70周年、建党95周年、长征8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采取红色教育、演讲朗诵、主题征文、书画摄影、事迹报告会等形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满足教职工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修订《教职工文体协会管理办法》,新成立教职工协会2个,鼓励支持协会按照《管理办法》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皖北片高校(附院)工会联谊会片长单位的作用,积极承办、组织并参加片内活动。
推进自身建设,提升履职尽责能力
健全工会组织体系。因学校内设机构调整,根据有关法规条例,新成立分工会委员会2个,健全组织体系,明确人员分工。会员队伍进一步壮大,五年累计吸收279名教职工入会。
提升队伍业务素质。坚持组织工会干部参加省内外工作研讨会、培训会等,通过学习、观摩、研讨,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业务能力。
重视理论研究工作。继续做好工会教代会工作理论研究,修订并出台《理论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五年来,获批省级研究项目8项;共有108个校级项目立项,累计资助经费12.8万元;成功申报并完成省教育工会2016年唯一重点课题,获批资助经费5万元。积极参加省内外理论研讨会,共有128篇理论文章在各类评选中获奖。
宣传工作再获表彰。编印《教职工文体活动剪影》画册,展现校园风貌和教职工风采。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渠道,加强工作宣传,五年累计发稿500余篇,其中对外宣传稿件300余篇。工会宣传工作两次受到上级工会表彰,连续五年获评校内先进单位。
经费管理规范有序。严格执行工会财务管理规定,主动接受上级工会与学校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的双重监督。
发挥片长单位作用。作为皖北片高校(附院)工会联谊会、理论研究会片长单位,连续五年承办或牵头组织理论研讨、文体活动10次,评选表彰优秀理论文章118篇,牵头组织召开片内工作会议10次,片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片内交流进一步深入。
(撰稿、核稿:校工会 陈忠琴、李广田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