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中国航天报》刊发《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回到阔别多日的“娘家”》的重要消息,报道了历经发射在轨、再入返回等大考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返回舱于15日回到“娘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的盛况。令人倍感自豪的是,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总体主任设计师杨庆的“娘家”,正是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笔者曾以“央视新闻报道校友杨庆领衔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研制工作”在本网报道他的事迹,并被多家校外媒体转载,校外媒体也以“他从安徽一所非211逆袭到985,现在是我国新载人飞船核心设计师”为题对杨庆作相关报道。杨庆的事迹在校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安徽理工大学校友和师生深为这名“高大上”毕业生的不凡业绩而倍感自豪。杨庆本科阶段在安徽理工大学学的是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原火工品专业),现在从事的是载人飞船总体设计工作。笔者带着相关疑问,对杨庆作进一步的报道。
载人飞船和本科所学专业是否有关
或许有人疑问杨庆本科所学为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与载人航天和飞船设计有关吗?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笔者不便向杨庆本人求证载人飞船及他所从事的工作是否和本科所学专业有关,为此,查找相关公开资料,据国际在线2005年10月17日“小小火工品倾注众人心”报道:“神舟六号飞船配套的火工品主要承担了非电传爆系统点火、舱段机构解锁分离、推杆分离、抛伞舱盖等任务。可以说,整枚火箭、整艘飞船,从上到下,从离开大地到返回地球,都有航天火工装置在发挥着关键作用。箭、船飞行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按程序进行的,任何一发火工品该爆时不爆,不该爆误爆,都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可以看出,火工品系统是飞船整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飞船有序和安全运行。鉴于此,笔者断言,作为新一代载人飞船实验船的总体主任设计师,和其本科所学的专业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脱不了干系”!
大学四年师生眼中的杨庆
杨庆2000年从浙江考入安徽理工大学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四年的大学生活杨庆是如何度过的,让我们听听他的老师、同学是如何评价他的吧。
作为一名“理工男”,杨庆在大学时以低调、专注和富于创新意识而被师生所熟知。在我校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专业学习期间,杨庆担任班级团支书,学习努力、做事踏实、为人可靠,辅导员彭成松老师评价他“学习有毅力、工作有思路、为人很低调”。
在任课老师眼中,杨庆身上同样有着隐藏不住的光芒。时任《爆炸理论》课老师郭子如激动地说,杨庆同学思维敏锐,学习兴趣浓厚,探究意识强烈,同时“胸怀鸿鹄之志,一心报效国家”,品学兼优,可堪大任。
在杨庆的班长何君眼里,他为人处世都比较纯粹,没有太多的私心杂念,作为班级团支部书记的杨庆一直热心为同学们服务,做好班级日常工作。同时学习努力,目标明确,凭着过人的勤奋,以高分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可以说,大学四年赋予了他奋斗的底色,“安理时光”记录下了他最美的青春记忆。
安徽理工大学“逆袭”正当时
“逆袭”是当下网络流行词汇,源于日本某部动画片,大意是出生不怎么显赫的人物,经过自身的努力终于成为“高大上”人物。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成功返回后,媒体便以“逆袭”成功来描绘杨庆。如果仅从杨庆“逆袭”成功的个案说起的话,难以理解安徽理工大学深厚的办学底蕴和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水平。下面,笔者简要梳理一下安徽理工大学的办学历史和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安徽理工大学具有优秀的办学基因。安徽理工大学创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国最早开展矿业人才培养的两所高校之一。1955年学校由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升格为合肥矿业学院,1958年更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71年与煤矿有关的学科专业等整建制迁回淮南,发展成现在的安徽理工大学,因此,学校具有名校的办学基因。
其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许。恢复高考后的本科毕业生中,彭苏萍、袁亮、陈湘生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在全国省属地方高校中实属不多见。近年来,学校的人才质量更是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如2016年,学校首批入选教育部“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全国50所高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称号(全国99所高校);学校两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被评为“安徽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七年被评为“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连续两年在全省就业动态监测体系测评中获第一名。学校在《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本科)TOP100》排行榜榜单中位居全国第58名,等等。本科教育阶段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这一点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同。上述一系列荣誉与称号的取得带有规律性的总结折射出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正是基于办学传统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自信,学校紧紧抓住“双一流”创建的机遇,明确提出创建“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并制定了“三步走”的战略规划,相信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广大校友的鼎力相助,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定能“逆袭”成功,迈入“双一流”的行列!
(撰稿、核稿:化工学院 钱元、汪泉,王大贤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娄志勇、阮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