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校科技产业处和机械工程学院邀请,12月9日下午,重庆理工大学彭东林教授在新校区明理北216教室作了题为《时栅位移传感器与机床传动误差检测系统(FMT)》的报告。报告会由机械工程学院机电系主任杨洪涛教授主持,学院相关专业的教师与研究生聆听了报告,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报告会场(摄影:马天兵)
彭东林教授重点阐述了高精度时栅传感器的三种结构、工作原理及应用场合,指出未来时栅传感器的研究方向和关键技术问题。同时详细介绍了机床传动误差检测系统工作原理及典型产业化应用,并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指出如何培养创新性思维及如何将理论与实践产品紧密地结合。
报告会后,在学院副院长张新陪同下,彭东林教授参观了学院实验室。
彭东林,教授,工学博士。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生导师,合肥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重庆理工大学机械检测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首批学术学科带头人,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长期从事机电一体化、精密测量技术与仪器和智能传感器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的“时栅位移传感器研究”项目获得2005年重庆市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007年获第10届中国专利金奖,201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均排名第一),被评为“重庆市高校十五期间十大科技进展”,2006年被信息产业部评为“信息产业科技创新先进个人”。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承担了大型权威工具书《齿轮手册》相关章节的撰写,发表论文10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并完成国家“863”项目2项、科技部重大仪器专项1项、“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基金” 1项、国防科工委“军品配套”项目3项、国家质检总局项目1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
(撰稿、核稿:机械学院 马天兵、杨洪涛 王开松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