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安徽理工大学高水平本科教育教学建设实施办法,更好地发挥本科生导师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计算机学院自2019年坚持每周三下午开展学导活动,关心和帮助本科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方位发展,深受学生的一致好评。
自学导活动开展以来,学院读书学习的同学多了,翘课玩游戏的同学少了;听讲座记笔记的同学多了,宅宿舍睡懒觉的同学少了;上课抬头听讲的同学多了,低头刷手机的同学少了。学院学风明显好转,在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大学英语》、《大学物理(上)》和《高等数学(下)》的成绩均位居学校同年级学生前列。
传道授业,帮助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开展学导活动,为导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堂以外的交流机会,从宿舍文化到食堂餐饮,从课程考试到人生规划,从家庭教育到社会教育,师生们无所不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7级的沙欢和18级的邓彬两位同学,对计算机专业的未来发展一直很疑虑。两位同学参加学导活动时,导师们从专业课的学习目的讲起,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和社会科技的竞争力都离不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支持,使两位同学对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顿时豁然开朗起来。交流过程中,导师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和教学需求,同时也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切身体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
因材施教,增强学生专业素养。学导活动中,导师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及特长对其进行全方位指导,激发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与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自学导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积极申请参加各项学科竞赛的人数和作品质量大幅度提高,在2019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安徽省大学生数字媒体创新设计赛、第九届中国教育机器人大赛等各项学科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相互促进,实现“双主体”教学相长。导师和学生均是教学过程中的两大主体。课堂教学中,导师的主要精力在教学讲解,与学生沟通较少,但是通过学导活动的开展,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加深了双方的了解程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7级焦志威和软件工程18级顾道庆两位同学均热衷于网站制作,但是如何掌握并熟练运用计算机语言成为他们最大的瓶颈。通过参加学导活动,导师们一方面向他们建议计算机语言的学习技巧和搭建框架式网站的常用计算机语言模型,另一方面征求学生偏好用哪种计算机语言解决某种具体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写进自己的教案,作为一个个活生生的教学事例。通过交流,导师会从学生的视角中反观自己的教学成效,学生也会从老师的答疑中提升自己的能力,促进师生之间“双主体”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新时期教师提出的新要求。计算机学院开展的学导活动正是牢牢把握这一点,真正落实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培养模式,把学生的思想塑造融入课堂内外,嵌入到学生创新实践中,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撰稿、核稿:计算机学院 祁龙、王永祥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阮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