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唤醒大学生节水意识,增强对水资源保护的认知。在第二十九个世界水日来临之际,地球与环境学院积极响应水利部关于“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的“中国水周”活动安排,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
探索学科前沿,加强专业教育
3月18日下午,受自然科学处、地球与环境学院的邀请,安徽省(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所长王振龙教授级高工来校进行学术交流。
在天工楼203教室,王振龙为我校水文水资源和地下水学科的师生作了题为《水文水资源学科的挑战和前景-拥抱青春,开拓未来》的学术讲座,重点分析了城市化、全球变暖等变化环境下我国水文水资源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对新时期的水资源管理、减排控污、流域生态发展、美好乡村建设、跨流域调水、地下水保护等方面的形势与任务进行了解读。

报告会现场(摄影:赵桂侠)
注重广泛关注,加强科普教育
3月22日下午,地球与环境学院邀请张海涛博士在静远楼202举办了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的科普讲座。
讲座中,张海涛讲述了世界水日的由来与宗旨,我国目前水资源及水污染现状,地下水开采与使用以及未来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前景,并从国家政策角度,结合学院实际,向在座同学发出了“一起爱护水资源、一起发展我们的专业”的号召。同学们踊跃提问,张海涛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作了讲解。

讲座现场(摄影:侯晓)
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实践教育
3月28日下午,地球与环境学院在天工202举办酌水思源世界水日ppt大赛。大赛以“珍惜水、爱护水”为主题,吸引18支参赛队伍参加比赛。
比赛中,各参赛队伍围绕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开发、水文化发扬、水环境治理等方面对选题进行讲解,选手深入浅出,紧扣主题,既有从专业角度分析当下水资源形势与保护,也有从传统文化入手解读中国水文化的由来与变迁。宣传形式的创新吸引不同专业的学生充分参与,有效宣传了环保理念,加强了学生们的专业认知。最终,屠西月同学的作品获得一等奖,吴奇峰等同学3件作品获得二等奖,马莹等同学5件作品获得三等奖。

PPT大赛现场(摄影:邵志远)
据悉,为了唤起公众的水意识,建立一种更为全面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体制和相应的运行机制,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21世纪行动议程》中提出的建议,通过了第193号决议,确定自1993年起,将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以推动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强水资源保护,解决日益严峻的缺水问题。
(撰稿、核稿:地环学院 张士林、盛鹏飞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阮进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