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环境学院开展全国土地日系列活动

核稿: 撰稿: 审稿:
     日期:2021-06-30     

    6月25日是第三十个全国“土地日”,为广泛深入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这项基本国策,营造依法合理用地,促进科学发展的校园氛围,6月25日至27日,地球与环境学院开展了“6▪25土地日”系列活动。

    保护土地共担责,展板签名我参与。

    6月25日中午,学院在仁苑食堂门前开展“展板‘我’签名”土地日科普活动。20多名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通过专题展板、图片展示、签名、发放宣传资料、有奖问答等多种方式向师生宣传土地资源国情、国策以及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呼吁大家增强国土资源保护意识,积极参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学校老师在展板上签名

    谈国土资源知识,绘土地保护宏图。

    6月25日晚,地球与环境学院邀请张世文教授在静远楼406为学校师生开展国土资源知识讲座。张世文教授分别从国土空间生态系统退化现状、国土空间生产建设发展态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治理方略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我国现阶段国土资源的相关知识。100余名同学参与讲座,同学们认真听讲,积极交流。大家表示通过此次讲座,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国土资源的现状,坚定了土地保护的信念,永葆守护故土初心,筑牢环保忠贞之魂。

讲座现场

    土地知识谁人知,线上答题揭分晓。

    6月26日上午,学院在天工北112举办土地日知识竞赛。竞赛采用手机线上答题模式,竞赛内容紧密结合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涵盖面广,旨在传递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的信心和决心。共有100余人参加了活动。

竞赛现场(摄影:姚凯旋 胡耀 丁陈玉)

    述说故土故事,厚植家国情怀。

    6月27日中午,学院在静远楼一楼大厅开展了“手捧家乡土,口述家乡情”主题活动,来自全国不同省份的8名同学作了讲述。他们对家乡的土壤进行了展示,对土地现状进行了分析,紧扣土地日主题,从土壤特点、适种农作物以及饮食习惯等方面给同学们科普知识的同时表现了对家乡那片土地的爱,呼吁大家保护土地。

    本次活动借助家乡的主题,让同学们由小推大,牢记并遵循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强化计划管理、实施总量控制的土地保护原则;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并借此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的行动中。

    1986年6月25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在这部法律颁布5周年时国务院决定坚决实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增强全社会的土地资源危机意识,进一步加强我国的土地管理工作,将每年的6月25日确定为全国“土地日”。

    每年的“全国土地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环保类公益性活动已经成为学院的特色,学院通过举办相应活动进行科普宣传和专业实践,将专业特色同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紧密结合,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是学院将科普育人融合到学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通过一系列专业特色活动,鼓励同学们结合专业所学,积极创新,在学院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显著的意义。 

 

(撰稿,核稿:地球与环境学院 张士林、王东磁,盛鹏飞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阮进华)

上一条:计算机学院举行2021年“两优一先”表彰会 下一条:地球与环境学院走访慰问退休老党员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