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疫”中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战“疫”记

核稿:夏邦权 撰稿:材料学院 田申 审稿:董坤
资料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日期:2022-04-14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这样一群“材料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坚守线上线下,奋斗在工作一线。他们坚持“严、细、实”的工作作风,用实际行动诠释辅导员的使命与担当。

精细关怀,人离情不移

疫情当前,关爱不断。“导员,以后有问题还能问您吗?”“导员,以后还能找您聊天吗?”这是来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转专业学生的询问。“那是当然的,你可以永远相信材料学院,相信材料学院的老师们。”这是辅导员武迪走访转专业学生宿舍与学生谈心交流的对话。4月8日,转专业工作落下帷幕,在特殊时期武迪始终不忘关怀转专业学生,叮嘱学生要做好个人防护,积极投入学习并尽快适应新班级。暖心的问候、亲切的言语让彼此心更近、情更深。

武迪与学生谈心谈话

细微关怀,复试保障员

疫情防控下,如何更好做好考研线上复试工作,毕业班辅导员储兆晶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忧。她建立复试交流群,协调线上复试场地,帮助调试复试设备,指导调剂院校,提醒填报调剂系统,细化复试指导,切实解决了考研复试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储导,我上岸啦!感谢您的帮助和指导!”,一封封喜讯,是同学们夜以继日奋斗的硕果,也是学院老师们“研”路相伴、鼎力相助的最大喜悦。目前,学院已为学生提供130余场线上复试场地,升学率为36%。

为了有效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学生就业“精准化”和“个性化”指导,储兆晶制定班级就业作战图,构建“一班一图”和“一生一档”就业指导体系,深入剖析学生就业需求,逐个攻破难题。

储兆晶与学生分析就业形势

朋辈效应,助力考研梦

“新”导员带“老生”往往更考验双方的契合度。疫情期间,作为入职不到一年的辅导员田申与同学们朝夕相处,充分发挥专业背景优势,通过谈心谈话摸清学生想法,以数据分析考研就业趋势,为学生定制个性化指导方案。学生李子涵说:“田老师虽然年轻,但是处事稳重,考虑周全,特别是他扎实的专业知识,帮助我分析考研院校选择,让我走出了困惑和迷茫,他虽是老师,但更像哥哥。”

田申指导学生考研

精准用心,促优良学风

“同学们,起床了,马上上课了!”“上网课有什么困难吗?”“这间宿舍表现不错,四位同学都在认真上课。”“某某同学在不在听课?”这是材料学院2020级辅导员贾送宽深入学生宿舍和线上课堂督导学生上网课时经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同学们每天都能看到他在学生宿舍穿梭的身影。大数据是他了解学生上课状态的秘诀,迟到、旷课、参与课堂互动等情况一目了然,一对一监督指导,用心去感化学生。他说:“疫情使我不能陪伴怀有身孕的爱人,却让我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

专业基础,学业指方向

“班级同学线上上课后学习情况怎么样,还需要怎样的指导?”这是辅导员王兵在疫情期间向来到办公室签到的班委提出最多的问题。在此期间,他依托本科毕业于安徽理工大学化工专业的背景,面向学生进行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学习方法指导,不断聚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点不明、复习方法不清、学习目标缺失等问题,结合自身本科学习经历,向寻求帮助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方法,并通过线上会议向同学们介绍各科学习思路和复习方法。2021级矿物加工工程1班班长陈健说:“我的辅导员学过跟我相同的课程,还将学习方法介绍给了我,就像我的学长一样,这让我们感觉亲近了很多,通过辅导员的课程指导,我有信心将所学知识学好。”

王兵与学生沟通交流(摄影:储兆晶、田申夏正宇

“疫”起提升,共学同进步

在学校闭环管理期间,辅导员们更多地深入寝室,走进线上课堂,与学生朝夕相处,做到疫情防控和教学质量“两不误、双提升”。只有时刻不忘学习,才能不断提升工作能力,辅导员们利用晚间和周末以线下讲座和线上学习相结合,在查漏补缺上下功夫,在提升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在实践创新上下功夫,辅导员们共学习、同研讨,切实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水平。

材料学院将继续紧抓疫情防控工作,携手每一位师生,凝心聚力、共同防疫,我们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撰稿:材料学院 田申

核稿:夏邦权

编辑:宣传部 夏雅凤

审稿:董坤

上一条:“云”上齐观摩,“线”上共成长——力物学院开展线上教学观摩活动 下一条:疫情封校不封心 远成守护安理人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