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地造与匠心培育同行,地标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省级乡村振兴促进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核稿:方胜 撰稿:人文学院 梁安琪 审稿:董坤
资料来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日期:2023-08-04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时代号召,助力乡村振兴,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省级乡村振兴促进团在经过前期充分准备后,选取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芜湖大米作为调研对象,于7月30日至31日前往芜湖市南陵县深入实地考察。

芜湖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更是中国四大米乡之一,而南陵正是芜湖大米的核心产区。7月30日下午,团队首站来到了芜湖青弋江种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芜湖市南陵县弋江镇新区,是全国首家绿肥育繁推一体化种子公司,也是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在该公司员工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紫云科技文化展示馆、生产加工厂房,对紫云英和芜湖大米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

实践团队参观紫云科技文化展示馆

随后,团队成员对青弋江种业总经理汪玮进行了采访。汪玮介绍道:劲泽牌芜湖大米被认证为“地理标志农产品”后,不仅得到了政府的加大扶持,同时也在政府积极安排、企业和当地组织与团体广泛参加的推介会中得到宣传,促进了芜湖大米与其他农产品之间的交流,真正做到了合作共赢。除此之外,“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成功认证,也让劲泽牌芜湖大米获得了银行贷款的助力,宽裕了资金链,使得产业发展更加顺利。

汪玮接受访谈

7月31日上午,团队成员参观了青弋江种业的农作物试验基地。无人机喷洒机器在半空中工作,科研人员在田间观察水稻长势,农民在田间除草,在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协同工作模式在青弋江种业核心基地中得到了很好的诠释。核心基地除大批田地外,还有许多休闲设施。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为响应国家号召,促进农业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公司在政府支持下打造出紫云英小镇。在每年4月份紫云英盛开时节,会在农作物试验基地举办紫云英嘉年华活动,吸引来大批游客的参观打卡,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团队成员观察到田间有些水稻已经成熟,有些水稻刚刚播种。据介绍,该公司种植主要为常规早籼稻品种嘉兴8号。这一品种的水稻生育期短、适应性强、产量高、抗性好、适播期长,是非常适宜的救灾备荒常规水稻品种,其精米率、蛋白质含量等多项指标达部颁食用优质米一级标准,米质较优、食味佳。此外,嘉兴8号亩产量较其他早稻品种高20公斤,百公斤粮价较其他早稻品种高5元以上,亩均使农民增收70元以上。

实践团队参观青弋江种业的农作物试验基地

实践团队与青弋江种业员工合影

7月31日下午,团队成员出发前往许镇,对芜湖乾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调研。在与公司负责人面对面访谈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该公司于2014年开始在奎湖村流转部分农民土地,最初只做水稻种植、卖稻谷,2018年1月,正式创建了南陵县天贤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注册“农天园”商标。公司中,农民员工占比85%以上。在芜湖大米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之后,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都有显著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均提升、也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

实践团队参观芜湖乾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米产业基地(摄影:郑开伍)

通过两日对芜湖大米的深入调研,团队成员发现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情况较好。地方农业农村局积极支持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企业作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经营主体,寻找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多样发展道路,细化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分类,扩大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规模;农户作为农产品的种植者与获利者,从农产品种植生产源头,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助力。

目前,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达到119个。引导乡村发展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对实现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带领人民走上致富路具有重要意义。


撰稿:人文学院 梁安琪

核稿:方胜

编辑:宣传部 夏雅凤 陈颖

审稿:董坤

上一条:土木建筑学院赴池州走访校友开展访企拓岗 下一条:学术出版中心在省高校学报优秀编辑评选和编辑科研项目申报中荣获佳绩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