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科研部和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邀请,1月4日上午,同济大学任中洲教授和清华大学庄鹏飞教授在我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分别作题为《原子核集团结构和衰变》和《一个基于量子力学的强子化模型》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主要负责人主持,学校部分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共计60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报告会上,任中洲教授围绕轻核集团结构、重核阿尔法衰变、集团衰变等的研究作了介绍。其中,任中洲教授与团队发展了轻核的Cluster模型和密度依赖的Cluster模型,重点研究了轻核集团结构。由于考虑了原子核形变与表面效应,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目前,该团队正在朝着预言新元素Z=119,120的方向继续努力。这促进了核物理,特别是核结构领域的理论发展。
随后,庄鹏飞教授首先介绍了强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进而引出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这一全新物质形态的产生与演化历程。他详细探讨了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强子化过程的非微扰特性以及在理论方面所面临的困难,着重强调了强子化过程实则是动力学与统计的综合效应,并引入了用于描述强子化的组合模型。报告中指出,针对重夸克的情形,组合模型中的组合概率项能够通过求解多体薛定谔方程的量子力学方法得到。期间,庄鹏飞教授还展示了ΩCCC强子波函数及相空间分布函数的计算结果。随后,以BC强子为例,庄教授阐释了相较于质子-质子碰撞,全重味强子在核-核碰撞中的产额会显著提升,尤其在低横动量的情况下这一现象更为显著。此外,他还介绍了该方法在四夸克态方面的应用情况。多体薛定谔(狄拉克)方程为计算介质中的全重味强子,包括其质量、宽度、尺寸、离解、产生概率、产额以及相空间分布等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动力学方法,在强子物理、高能核物理等诸多领域展现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任中洲教授作学术报告
庄鹏飞教授作学术报告
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热情高涨,纷纷积极提问,与任中洲教授和庄鹏飞教授展开了深入且热烈的讨论。本次学术盛会内容精彩纷呈、形式丰富多样,增进了师生们对原子核奇特结构、原子核衰变、元素合成、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强子化的认识与理解,有效地拓宽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同时也激发了师生们的研究热情,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任中洲,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1),获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奖(2013),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8)。曾在法国GANIL国家实验室做博士后(1992-1993),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作为特别研究员工作(1996),在德国Tuebingen大学作为洪堡研究员工作(1997-1999),在日本大阪大学作为COE教授工作(1999-2000)。主要从事原子核物理的理论研究,包括晕核性质、原子核集团结构和衰变、奇特原子核性质和超重原子核(新元素)性质等的研究。迄今在本学科领域权威期刊(含PRL,PRC,PLB等)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共同)学术论文两百多篇。
庄鹏飞,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从事高能核物理理论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QCD相变、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等。1982年在华中师大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后在湖北宜昌教育学院任教,1990年在华中师大粒子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2年获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先后在海德堡大学、雷根斯堡大学和重离子物理研究所作博士后,1997年回国后受聘于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授至今。1999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8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获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先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物理学会吴有训物理奖、教育部和基金委人才培养先进个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宝钢优秀教师奖、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北京市优秀教师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