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下午,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刘应科教授在宁远楼A410报告厅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煤炭物理流态化开采理论与技术进展》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由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马衍坤教授主持,40余名相关领域的师生聆听了报告。


报告现场(摄影:徐幼平 汤皓朋)
煤炭流态化开采已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煤炭科技创新的重要培育发展方向。在煤炭流态化开采体系中,物理流态化开采是主要方向之一,该技术主要利用地面钻井实施高压水射流原位破煤,破碎煤颗粒与水混合后以固液混合物的形式流态化输运至地面,同时涌出的瓦斯经钻井抽采利用,形成的采煤洞穴由固废材料填充,实现煤与瓦斯协同安全开采。
报告中,刘应科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煤炭物理流态化开采的主要技术模式、理论体系、技术体系,重点阐述煤炭水射流冲击的流态转化、流态提升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先导性工业性试验和未来发展展望。
报告结束后,刘应科教授与在场青年教师进行了互动,就煤炭水射流技术、下向钻孔造穴排渣一体化技术等方面提出的问题进行了逐一解答。
刘应科教授的报告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拓宽了师生们在煤炭流体化开采方面的视野,也激发了大家的学术思维,为培养科研创新意识、提升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提供了宝贵指导,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