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实践调研团赴江西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核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向君 撰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魏灿、田申 审稿:党委宣传部 李长虹
资料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日期:2025-07-09     

为传承红色血脉,助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7月1日至8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赓续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红韵振兴”团队踏上了江西省南昌市、赣州市的实践调研之旅。在这片承载着厚重革命历史的红土地上,团队成员与革命老区居民亲切交谈,追溯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深刻感悟红色精神的磅礴伟力,也更坚定了他们用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踏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火种

7月1日,团队首先奔赴英雄城南昌。方志敏纪念馆内,泛黄的手稿与珍贵遗物,无声讲述着革命先烈“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的铮铮誓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中,枪炮模型与历史照片重现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团队成员在沉浸式的参观过程中,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从红色历史的血脉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7月2日至3日,团队抵达赣南革命老区,先后赴瑞金二苏大旧址、沙洲坝红井、于都长征第一渡口参观学习。队员们凝视着斑驳的墙壁与陈列的文物,与苏区先辈们的坚定信念隔空对话;行至沙洲坝红井旁,俯身捧起清冽的井水,“吃水不忘挖井人”故事的深刻内涵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灵。

参观红色旧址照片

播种文化认同,滋养精神根脉

7月4日至6日,团队前往赣县区韩坊镇,将红色课堂搬进了乡村学堂。队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红色读物走进教室,当一本本承载着革命记忆的书籍递到孩子们手中时,稚嫩的脸庞上绽放出好奇的光彩。

课堂上,队员们化身红色故事讲解员,用生动鲜活的语言再现方志敏狱中写就《可爱的中国》的赤诚、赣南游击队密林抗争的不屈精神……那些曾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名字与事迹,此刻化作一个个跃动的场景,在孩子们心间播撒下红色的种子。孩子们不仅记住了故事里的英雄人物,更在心中埋下了对家国的热爱,让红色经典成为滋养青少年精神世界的宝贵养分,助力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科技助力乡村,青春赋能振兴

为深入了解科技兴农的成效,7月7日至8日,团队赴长演村工厂化育秧中心和现代化蛋鸡养殖场进行调研。村支书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支持下,当地通过实施就业补贴政策、引入专项资金扶持,并积极引进农业先进技术,逐步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如今,这些产业不仅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更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的幸福愿景,切实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实践团队,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与新媒体传播特长,通过拍摄短视频、撰写图文报道,广泛宣传当地智慧农业发展模式和特色农产品,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时代青春动能。

成员在基地负责人陪同下参观学习

挂牌合影(摄影:魏灿、韩影、村镇工作人员)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之旅,更成为学院探索实践育人的重要契机,让学生在服务基层等实践中,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烂之花。

撰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魏灿、田申

核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向君

编辑:党委宣传部 夏雅凤、陈颖

审稿:党委宣传部 李长虹

上一条:家校同心,护航成长 |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开展2025年暑期家访活动 下一条:学校召开本科教学工作会议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