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提升生活质量,近日,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桑榆无忧・电亮安全”实践团聚焦科技应用与人文关怀,深入皖北乡村开展适老化数字服务实践。
实践队员跟随村干部深入走访独居老人,细致调研老年群体在数字化应用中所面临的障碍。调研发现,许多老人因文化水平有限、数字技能欠缺、对复杂智能设备操作不熟悉,以及适老化设计的缺失,难以顺畅地享受数字化服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他们追求和享受美好生活的步伐。
基于前期调研,实践团精准洞察了老年群体的数字技能需求,并据此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活动。特别是针对农村独居老人的迫切需求,实践队员耐心细致、手把手指导老人们学习使用微信视频通话、线上缴费等实用功能,助力老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团队成员教学智能机
针对近年来老年群体频发的网络电信诈骗问题,实践队员结合典型案例开展反诈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年人详细讲解常见的诈骗手法,如虚假中奖、冒充公检法、保健品诈骗等,增强了他们应对诈骗的警觉性,全力守护老年人的财产安全。

开展反电诈宣传
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发挥电专业优势,认真细致检查电线线路、插座开关,排查老化、破损等安全隐患,普及安全用电知识,帮助老人们树立安全用电意识,确保他们的用电安全。

团队成员排查供电线路(摄影:张星平、胡信飞)
本次实践活动通过青春赋能乡村适老化数字服务,为老年人更好适应智能时代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