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5日,外国语学院“弘扬小岗精神,传承改革基因”实践团队赴凤阳小岗村开展为期五天的“传承小岗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了解中国农村改革发展史和乡村振兴实践路径,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发扬"小岗精神"。
回溯改革原点,感悟实践伟力
7月22日上午,活动启动仪式在小岗村文体中心报告厅举行。团队全体成员认真聆听关友江同志的专题报告“小岗村1978叙事:我与大包干带头人面对面”,学习了解“大包干”契约签订的历史瞬间,当事人的所感所想以及深刻体悟“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随后成员们聆听严金昌同志的“学习沈浩做基层工作好干部”专题报告,报告以沈浩最常说的话“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为引,深刻阐释了小岗村改革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

团队成员与严金昌、关友江合影
追寻先辈足迹,锤炼理想信念
7月22日下午,团队成员们先后走进大包干纪念馆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在大包干纪念馆内,泛黄的“分田契约”和陈列的年代旧物,将1978年那个寒冷冬夜的故事向团队成员娓娓道来,使成员们身临其境。随后,成员们移步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这里,沈浩同志的工作日志、走访农户的影像资料、生活用品等实物,深刻诠释了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初心使命。

《1978:十八个红手印》情景剧现场
磨练劳动意志,践行知行合一
7月23日上午,团队成员们顶着烈日,戴着手套,踏入田垄,投入到“分田到户”模拟实践。这场与土地的“对话”,让大家真切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价值,更在泥土的芬芳中筑牢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定信念。随后,成员们认真聆听小岗村第一书记李锦柱同志所作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的小岗村之路”的专题报告,深入探讨农村改革历程,强化了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

分田到户——责任田劳作体验
感受小岗变化,助力乡村振兴
7月23日下午,团队成员们走进盼盼食品工厂,目睹现代化生产线高效运转,见证了从改革原点到产业振兴的蜕变;踏入助农直播间,感受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活力;迈入葡萄种植园,分享果实丰收的喜悦,深入了解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的“致富密码,真切感受到产业振兴为乡村带来的蓬勃力量。

团队成员调研小岗村产业发展
开展宣讲交流,深化校地合作
7月24日,团队成员与安徽科技学院农村留守儿童“演讲小达人”志愿服务团队、湖北文理学院扶梦青云志愿服务队在小岗村文体中心报告厅,面向当地中小学生联合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前往小岗村博士工作站,与凤阳县小岗村博士工作站站长雷松林博士进行座谈交流。来自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结合自身学科知识,积极探讨与小岗村发展需求的结合点。雷松林结合村情,为各团队的实践课题提供了独特视角与宝贵案例参考,并特别针对外语专业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提出了四条指导建议。

团队成员与雷松林博士进行座谈交流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以“传承 + 实践 + 创新”为脉络,解码小岗精神,深耕乡村振兴。未来,外语学子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讲好小岗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