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安徽理工大学校级重点团队“桥井巷味”——炉桥文化传承团深入定远县,了解当地两大传统美食“大救驾”和“炉桥鸡丝面”的传承脉络,并对省级文保单位“三眼井”进行了深度调研。
一饼一故事:千年"大救驾"的薪火赓续
在炉桥“大救驾”老字号作坊,调研团队围绕操作台,专注聆听传承人讲解这款源自五代十国的经典糕点技艺。成员们通过镜头与笔记详实记录深切体会到,老师傅手掌的温度揉制的不仅是面团,更承载着流传的地方记忆与文化精髓。

采访大救驾制作人心得
一碗一乡愁:炉桥鸡丝面的守艺之路
炉桥鸡丝面店始于清末,历经百年传承。团队抵达百年老店后,即刻展开深入调研,从淀粉添加比例到土鸡熬汤火候,成员逐项记录工艺细节,与店主探讨现代餐饮模式对传统手艺的影响,并收集近百年来的经营史料,力求完整还原这一非遗美食的传承脉络,深切体会到百年老店承载的不仅是味道,更是世代坚守的匠心工艺。

采访百年炉桥鸡丝面馆老板
一井一春秋:“三眼井”的文旅新篇
在文保人员协助下,调研团对炉桥古镇三眼井进行勘查,精确测量青石井口尺寸、拍摄圆孔磨损痕迹、核实修缮记录,记录古井现状。成员们深入挖掘其文旅价值,及其历史价值、文化内涵,深刻认识到这口古井承载的不仅是水源,更是活态的历史记忆。

参观“三眼井”(摄影:沈梦凡)
此次“三下乡”实践,团队不仅深入调研了炉桥非遗美食与文物古迹,更通过宣传让其广受关注。尤为欣喜的是,当地采纳团队建议,将“三眼井”与“大救驾”体验纳入新研学路线。青年们深切体会到,这既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更是守护文化根脉的宝贵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