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秩薪火传 科技报国心 | 我校校友团队攻克氧化锆微珠领域“卡脖子”技术献礼校庆

核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标 撰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宋在芝、程国君 审稿:党委宣传部 李长虹
资料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日期:2025-08-13     

值此80周年校庆之际,我校2008届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校友宋在芝带领团队攻克氧化锆微珠领域“卡脖子”技术,以科技报国的实干成果为母校献上一份厚重贺礼,彰显了我校学子传承薪火、矢志创新的责任担当。

长期以来,国产氧化锆微珠存在磨耗偏高、0.1mm级微球品质不稳定等行业痛点,严重制约相关产业发展。宋在芝带领技术团队历经数千次工艺实验,精准突破了溶胶稳定性控制、粘度精准调节及固含量动态适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成功打破该领域的“卡脖子”局面,实现了高端氧化锆研磨介质的国产化重大突破。目前,安徽凯盛应用材料有限公司已建成国内领先的Sol-Gel法生产线,可稳定量产0.1-0.3mm系列氧化锆微珠产品,该产品已顺利通过MLCC全球前三企业、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头部厂商的严格认证,并实现批量供货,凭借“产品一致性优异、研磨效率突出”获得高度认可,为下游行业提供了可靠的国产化替代方案。

粒径分布均一不同规格的氧化锆球

球形度达99%以上,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宋在芝校友毕业后便入职蚌埠玻璃设计研究院担任技术工程师,此后在安徽凯盛应用材料有限公司历任事业部部长、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现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在其带领下,抛光粉事业部从0到1,实现年产5000吨的亮眼成绩,成功将产品导入长信科技、京东方、盛诺等显示行业头部企业。此外,她牵头的高纯石英砂、氧化锆珠、钛酸钾等新产品市场开拓工作也成效显著,产品已进入天合光能、双良、蓝思等行业领军企业的供应链,业绩斐然。

撰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宋在芝、程国君

核稿: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标

编辑:党委宣传部 夏雅凤、陈颖

审稿:党委宣传部 李长虹

上一条:国际创客赛事传捷报 | 我校团队首获中美青年创客大赛二等奖 下一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与安徽省春谷3D打印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举行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签约授牌仪式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