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植煤化工,结出金果子——探访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李寒旭团队

核稿: 撰稿: 审稿:
     日期:2020-07-06     浏览量:

    在安徽理工大学,有一支科研团队始终根植于煤化工行业,用坚韧、严谨、务实、求知的科研态度书写着关于煤炭高效转化的故事。这个团队就是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李寒旭所带领的科研团队。

    近年来,该团队不仅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而且与国家能源集团、同煤集团、开滦集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晋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针对煤炭气化及高效清洁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在优化配煤及复合助熔剂、高浓度水煤浆制备等方面开展了大量产学研合作。

李寒旭(中)和团队成员一同研究煤灰熔渣状态

    坐热煤化工专业冷板凳

    安徽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煤化工专业创建于1985年,为原煤炭部高校第一个煤化工专业,李寒旭为该专业创始人之一。建设过程中,该学院相继成立了化工研究所、煤气化煤种适应性评价中心、安徽省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安徽省现代煤炭加工技术研究院等。

    1996年12月,李寒旭放弃了美国优越的工作待遇回到祖国,希望在煤化工领域为国家做贡献。当时,煤化工领域被一些人戏称为夕阳产业,很多从事煤化工领域的科研人员都已远走高飞。1997年3月,李寒旭在学校授课时,可容纳80余人的教室只来了2名学生。他被眼前的场景所震惊,立刻召集该专业的学生召开座谈会,分析了以煤为原料的化工路线对于我国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慢慢地,学生们喜欢上了煤化工专业。

    21世纪初,国内煤化工和能源化工产业迅猛发展,煤化工专业受到关注,李寒旭团队首当其冲为该专业的学生助力。他坚持全天开放实验室,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为他们量身定制培训教材,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开拓他们的视野。现如今,安徽理工大学煤化工专业每年输送100余名本科生到全国煤化工行业领域。李寒旭团队培养出的煤化工领域硕士、博士等专业技术人才投身于全国的煤化工事业。一线工程师、首席科学家、煤化工学科教育者、化工企业的创立者,李寒旭团队培养出一批批煤化工人才。

    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煤化工技术的核心是煤炭,气化炉能否安全、稳定、长效运行,关键在于煤质的优劣。为了全面了解全国煤质特性,李寒旭团队不断深入边陲小镇、矿井深处、西北矿区,历时10余年,拥有了遍布全国800多种煤样、2000余桶样品,建立了全方位的煤质数据库。在此基础上,该团队成员不断挖掘煤炭利用的潜力,充分利用团队在优化配煤技术上取得的经验与成果,建立了气化优化配煤理论,同时利用计算机软件建立了完善的配煤专家系统。优化配煤技术在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方面的优异性,也使得该团队同国家能源集团、同煤集团、开滦集团等多家煤炭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20余年的科研工作中,李寒旭团队为全国煤化工企业、煤炭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服务。

    李寒旭团队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当时淮南本地的煤化工企业所使用的气化原料煤并不是淮南煤。为此,该团队立足于煤炭资源丰富的淮南地区,持续开展研究,终于揭示了淮南煤不适宜用作气化原料煤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该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6年11月16日,总投资712亿元的安徽省煤化工(淮南)基地规划和年产170万吨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可行性论证会在淮南市召开。李寒旭团队在论证会上用数据打消了参会专家的疑虑,使得论证会得以顺利进行。

    2019年7月31日,随着一张合格产品报告的问世,安徽省重点工程、淮南市“一号工程”的中安联合煤化一体项目聚丙烯、聚乙烯装置成功开车。

(撰稿、核稿:化学工程学院 钱元、毛立睿,王大贤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阮进华)

 

上一条:为人治学,其道一也——记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疏瑞文副教授 下一条: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记“安徽省十佳大学生”能源与安全学院黄玉杰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