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爱的三次方——校“和谐家庭”获得者测绘学院袁彦一家

核稿: 撰稿: 审稿:
     日期:2017-06-13     浏览量:

    袁彦,测绘学院党委委员,学生辅导员,也是学院女工委员。工作10多年来,经常会在周末、晚上和节假日仍然坚守在工作岗位,公婆和丈夫常青给予了理解与支持。袁彦先后获得安徽理工大学“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岗位能手”、“十佳辅导员”、“先进女教工标兵”等多项荣誉。2016年,袁彦一家被评为校“和谐家庭”。这不是一个人的奖项,而是一家三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次方 爱的理解

    袁彦老师刚接手测绘学院党委秘书一职,就遇到了学校内设机构考核等工作。由于对岗位职责还不太熟悉,当大家还在过寒假的时候,袁老师提前两周就到学校加班。知道袁彦要回学校加班,还在老家的公公婆婆主动提前两周赶回来帮忙带孩子,婆婆平时也是帮着解决了家里的大部分家务。提起家人,袁老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只要我们学着去体会家人对自己的好,并把自己心里的感受表达出来,让家人知道你懂得他们的付出,让他们觉得自己做的事情是值得的。这样,他们就会更理解你。就好像前段时间工作太忙,没什么时间逛街,那天下班回家穿的是一件比较旧的衣服,婆婆看到以后,就趁着我午睡的时候去给我买了一件新衣服。我收到衣服之后,把这件事情分享到了我的朋友圈。婆婆看到之后,特别高兴。这样,我和婆婆的关系就更近了一步。”说到微信,更值得一提的是,袁彦夫妇在不久前给公公婆婆都换了智能机,并且还手把手地教两位老人玩QQ、微信、淘宝、纸牌等。袁彦说:“现在时代在进步,老年人在退休以后会感到与社会脱节,缺乏社会认同感,可能会觉得自己除了带孩子就没有什么自己的兴趣爱好了,时间久了就会感到孤单。后来想到我们自己平时也玩手机,就给他们也都换了智能机,然后教他们如何使用,如何打发自己的空闲时间。并且呢,通过微信,我的公公找到了他以前的战友,扩展了自己的交际圈,平时也不会感到寂寞。”就这样,袁老师一家人相互理解,相互体谅,让家人相处得更为和谐融洽。

    二次方 爱的碰撞

    家庭的和谐离不开父母的支持,婆媳关系更是应该用心处理的重要一环,袁彦是河北人,婆婆是安徽人,当北方媳妇遇上南方婆婆,两人从初相处时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的不同,到慢慢适应、包容。

    袁彦老师总结道:“刚到这边的时候,我是听不太懂这边的方言的,也不是很难接受这边说话的大嗓门,总觉得说话嗓门太大就能从对方话语里听出来敌意。可是慢慢与周围的人接触之后就会发现,这边的习惯就是如此,并不是他对你说话嗓门比较大就是他对你有敌意;饮食方面,北方人大多以面食为主,而南方人大多以米为主食,婆婆在几次相处之后也发现我吃面食多一点,于是她就学着自己蒸包子,从和面到剁馅,失败了就重新开始,直到像样为止。生活方式方面,我觉得这些都是小事情,就像家里怎样装修,家里卫生怎么打扫,作息时间怎么协调这样的问题,我们都是听我婆婆的。因为婆婆她退休之前是一名医生,在养生方面比我们多一些经验。只要我们都是以希望这个家更好为目标,那么,在生活方面就不会出现较大的矛盾。”同时,在与家人出现分歧的时候,袁彦也会用不同的方法来与家人沟通。譬如,袁彦的婆婆觉得小孩子多吃鸡翅对身体好,就经常给孩子做鸡翅吃,可是袁彦从微信上了解到近年来鸡翅里经常出现激素,于是就把这篇文章转载给了婆婆,婆婆看完以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再经常给孩子吃鸡翅。

    袁彦是个“聪明”的媳妇,总是及时肯定和赞许婆婆的付出,用“甜言蜜语”让婆婆感受到成就感。家务劳动尽力分担,凡是自己能做的都不让婆婆动手。公公性格随和,退休前是公务员,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经常指导儿子媳妇的工作方法,这让袁彦从内心尊重老人,工作遇到问题也不忘向老人家请教。爱的碰撞激发了爱的正能量,有了二老的帮助,袁彦夫妻二人才能从家庭琐事中解脱出来专心工作,在工作中各自取得一些成绩。

    三次方 爱的延续

    现代社会中,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几乎是一家人的中心工作。袁彦夫妻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学习、品德、素质拓展方面对孩子各有分工,爷爷奶奶包揽了孩子的接送和饮食,父母辅导学业,督促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给孩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空间。

    作为一个母亲,同时作为一个老师,袁彦在孩子教育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她认真记录每一个在与学生沟通时遇到的问题,在教育自己孩子的过程中多加注意;在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秀品质时,也对自己孩子这方面的品质进行着重培养。袁彦说:“儿子常犇与自己最像的地方就是爱看书,遇到问题能够冷静下来想办法”。当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小孩子在成长各阶段所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时地出现一些逆反情绪,孩子会不喜欢大人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也不习惯大人们喋喋不休的大道理。这个时候,袁彦夫妻会选择带着孩子多参加实践活动。不管平时工作多忙,只要到了周末,袁彦和丈夫常青都会带着孩子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结交更多的朋友,这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常犇不爱与陌生人交流的问题,也没有使儿子感到反感。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袁彦觉得,陪伴能够增进与孩子的感情,与其一家人周末窝在家里玩手机,倒不如多出去走走,这样既能增进感情,又有利于身体健康,何乐而不为呢!在爱的延续下,儿子常犇也十分优秀,小小年纪就获得过“言子杯”全国青少年钢琴大赛淮南市A组一等奖,绘画作品入围淮南市青少年博物馆“中国梦”绘画展。

    家庭如同一艘大船,只有家人齐心协力,才能让家庭之舟平稳前行。在袁彦老师的家庭里,体现的不是单一的爱,而是爱的乘积,正是这种乘积推动了家庭之舟平稳的前行。

(撰稿、核稿:学生记者 李春艳 曹明章 测绘学院 吴军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

上一条:三尺讲台稳站十五载 千米深井研修结硕果——记“安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能源与安全学院 常聚才 下一条: 艰难中前行的孝子——记校“孝老爱亲”道德模范曹珍贯老师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