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与环境学院的许光泉教授,2007年荣获我校和安徽省优秀教师,先后主持和参与的项目近40余项,发表了学术论文30余篇。许光泉教授能专心致力于教学科研,与家庭的支持密不可分,与他的爱人——校医院张传清的支持分不开。二人携手走过风风雨雨的几十年,共同操持着家中的大小事务,用爱铸就了家庭和谐,为众多家庭树立了标杆。2016年,许光泉、张传清夫妇被评为校“和谐家庭”。
风雨飘摇 不离不弃
三口之家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而许光泉教授和爱人张传清的二人世界已经共度了近三十个春秋。许光泉教授在三年的读研期间,爱人张传清诞下千金,此时生活很是拮据,然而,家贫又逢连夜雨,老家的父亲又生病了,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学习和生活,而爱人张传清什么都没说,给予理解,在一旁默默地支持,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贤内助。之后的学习期间,岳母腿部又发生骨折,爱人在照顾孩子辛苦工作的同时,还得照看生病的母亲,假期回来时见到爱人时她已瘦了一圈。“真的挺感谢她的,带孩子,上班,照顾老人,辛苦操持着家务,毫无怨言。”许教授对爱人张传清由衷地赞美与感谢。
那个时候家庭很拮据,又去进修学习把生活的重担大部分留给一个弱女子,他的岳母心里开始不顺畅,“在那个年代,岳母不赞同我去上学,不理解我这一举动,而我认为读书要趁早,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素质,这样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许光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爱人传清,张传清默默点头,让她和自己的母亲解释,消除误解,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书信传情 遥寄思念
许光泉教授在武汉地质大学进修期间以及在北京脱产读博的日子里,和爱人分居两地,过着牛郎织女般的生活。
当被问及生活中有什么小浪漫时,许教授也有些羞涩起来,“就是普普通通地过日子,没什么特别的,我个人比较喜欢写钢笔字,而我又不善言辞,有些想说的话就喜欢用文字代替。之前去武汉学习期间,也是我结婚后第一次离开爱人,有些不适应,她在家不仅要上夜班还得带小孩,心中不免委屈,向我哭诉,有些安慰的话我口头表达不出来,只能用书信代替。”“现在那些信我们还好好地保存着,已经有厚厚一沓了,有时候拿出来看看,还是挺怀念那段时光的……”说到这些时,许教授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时常向爱人汇报自己的学业情况,以及对未来的打算,并交流自己的思想,不时从精神上鼓励她。她总是说,虽苦尤甜。而许教授也常常感慨:一个家庭就犹如一只漂泊在生活海洋上的小船,在巨浪来时,爱人是最佳舵手,而自己只是旁边帮手,经历了诸多风雨,才能见到真正的彩虹。
压力给我 开心给你
“我这人性子比较急,在水文系专业建设期间,我想要尽快把事情做好,工作压力无形中增大,但我不喜欢把工作情绪带回家,一些工作上不顺心的事我都不和她说,只会把快乐传递一下。”许光泉教授聊到家庭时这样说到。
2001年恰逢专业调整,地环学院增设了“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到2008年又增设“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许光泉教授与系其他老师一道,花费了很多心血,进行调研、编制调整培养计划,开展了实习基地调研和建设,因而有些工作上的压力也时常出现,但他时常自我调节,排解不良情绪,不愿意向家人提及工作上的烦心事儿,尽量把开心事、积极的情绪传递给她们。
忙忙碌碌的这些年也正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许光泉对此很是愧疚。长期在外学习和工作,他只能通过各种通信手段,和孩子保持联系,交流思想,关注孩子各个阶段的成长。
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守,许光泉和张传清走过了近三十个春秋,他们不仅是生活伴侣,事业的相互支持者,更是尊老爱幼、关心兄弟姐妹的榜样。平时一有时间,他们就去看望母亲,与老人促膝长谈;他们注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不仅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也注重兄弟姐妹的教育与培养。每到春节,大家庭聚在一起,畅谈事业与成就,其乐融融。
许光泉、张传清夫妇共同经营着这个小家,这个让他和她共同停泊倚靠的爱的港湾,这个让众人羡慕的和谐家庭。
(撰稿、核稿:学生记者 陆甜 地环学院 盛鹏飞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