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一线行动|安徽理工大学就业服务不打烊 网络招聘不停歇

核稿: 撰稿: 审稿:
     日期:2020-03-05     浏览量:

学习强国平台 2020年03月03日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以及教育部、安徽省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各项工作要求,安徽理工大学科学谋划、创新举措、精准施策,深入开展了系列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

    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开展“有速度”

    面对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安徽理工大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科学制定了《关于做好“疫情”条件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方案》,将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工作推迟、暂停外出实习、求职,暂停举办所有线下校园招聘会等就业工作安排通知到每一名毕业生,做到广大毕业生和学校同心同向,坚决服从学校抗疫工作总体安排,做好自我防护,坚定信心,共同战胜疫情。同时,为深入了解疫情对2020届毕业生就业产生的影响,更好地为用人单位招聘和学生就业提供有效服务,安徽理工大学委托北京新锦成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对学校2020届毕业生及与学校长期合作的用人单位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做好疫情下毕业生就业形势、心理期望和企业用人需求变化的研判,为更好促进毕业生网上就业和满足企业发展人才需求提供服务暨决策依据,推出精准性的政策措施。

    创新工作方式,线上招聘“不停歇”

    2020年2月4日,安徽理工大学及时通过学校疫情防控专题栏、就业信息网、就业微信公众号平台同时推送了《安徽理工大学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致2020届毕业生的一封信》和《安徽理工大学关于举办2020届毕业生春季网络招聘会的通知》、《安徽理工大学2020届毕业生“空中招聘会”邀请函》,欢迎用人单位在疫情防控期间通过网上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举办各类线上招聘。用人单位可通过登录学校就业信息网注册发布招聘信息、参加学校网络招聘会,通过网站或电子邮件收取简历,并利用微信、电话、视频等方式开展线上招聘活动。毕业生则通过电子邮箱、QQ、微信小程序、电话、视频等在线方式与用人单位联系,主动开展线上简历投递。学校整合各种资源,努力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服务,着力打造“网上招聘不停歇”的全天候线上服务模式。截至目前,共有763家企业通过网上平台入驻安徽理工大学就业信息网,417家单位报名参加学校春季网络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2000多个,毕业生通过各种线上渠道投递个人简历1357份。同时,安徽理工大学组织学生参加了合肥市2020年春季网络联合招聘大会、南京市网络招聘会、西北人才市场网络招聘会、宁波市网络招聘会等,为毕业生优质线上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

    注重宣传引导,指导教育“不断线”

    安徽理工大学及时对就业信息网进行了改版升级,开通了网上招聘和空中宣讲云平台,用人单位招聘、宣讲、面试等和校内毕业生就业指导、咨询工作等一律改为线上进行。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实时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针对特殊时期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就业压力、焦虑等实际需要,开启就业心理援助热线,提供专业的心理疏导,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与个体咨询,通过电话、网络、微信、QQ、今日校园APP等多种方式开展远程咨询指导,呵护毕业生心理健康,加强对毕业生的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毕业生关注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学校就业信息网和就业微信公众号,提醒毕业生关注研究生入学和公务员考试官方公告,鼓励毕业生不断学习求职、面试技能,及时掌握毕业生求职意向及动态,做好一对一服务工作。同时,暂停就业推荐表、协议书盖章等线下就业手续办理,鼓励毕业生将自身简历等相关资料扫描成电子版,通过登录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学校就业信息网及微信公众号查看有关单位招聘简章、投递简历、网络面试等方式积极参与各类线上招聘。

    做好就业服务,重点群体帮扶“心连心”

    安徽理工大学完善工作台账,精准把握建档立卡家庭毕业生、城乡低保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受疫情影响的家庭困难毕业生、疫情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子女毕业生、考研失利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职业需求和就业意愿等信息,通过举办小型精品就业网络专场等方式,开展精准推介、重点推荐、个性化辅导,实行“一对一”帮扶,强化对重点群体毕业生的就业兜底和清零服务。引导慢就业、不就业的毕业生增强社会责任感,以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择业观对待就业。加强大学生征兵宣传教育,精准动员和精准征集,鼓励更多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积极参加特岗教师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拓展更多就业渠道。

    目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到了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在经济下行以及疫情的双重影响下毕业生就业创业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安徽理工大学始终把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牢记以学生为本的使命与担当,以更大力度、更大决心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为广大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条:【淮南日报】我市年龄最大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下一条:【光明日报客户端】安徽理工大学打造“网络金课”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