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时报:“为学生投入再多都不算多”--探寻安徽理工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核稿: 撰稿: 审稿:
     日期:2013-04-02     浏览量:
   6月8日,《江淮时报》记者采访校长颜事龙教授后,在该报第八版用半个版面以《“为学生投入再多都不算多”--探寻安徽理工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之路》为题报道了我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好的经验。

背景新闻:

    5月14日,教育部召开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经验交流会,安徽理工大学以综合评分在候选的30所省属本科高校中名列第一,用人单位满意度得分在被调查的42所省属本科院校中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从180所申报高校中脱颖而出,荣获 “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这一荣誉不仅仅是安徽理工大学毕业生工作一方面成绩的体现,更是学校长期、全面扎实工作的折射。我们以此为契机,走进这个花园式的高校,专访了安徽理工大学校长颜事龙,探寻如何走“特色办学”创新之路。


    “我们把这群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培养”

    “我们把这群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培养。”颜校长的话一语中的。安徽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在煤炭院校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多科性大学,“学校定位”和“特色办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学校结合国家政策和自身发展特点形成了“立足煤炭、服务地方、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和“以地矿学科为优势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鲜明办学特色。从今天的成绩来看,这样定位和办学无疑是成功的,是能经得起实践和时间考验的。从紧紧围绕煤炭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考虑,安徽理工大学加强通过学科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源源不断地为煤炭行业和基层单位培养、输送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这批毕业生扎根在煤炭、地矿等艰苦行业工作,在基层建功立业,并最终成为这行业的中流砥柱,为我国煤炭采矿事业做出重要的贡献。

    大学是造就人才之地,其根本宗旨在于育人。没有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大学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社会也就丧失了前行的动力,因此,“大学是为学生办的”这句话一点不为过。安徽理工大学在特色办学中始终把人才培养当成为大学建设和发展不容置疑的核心工作,“用开放式教育、广阔的视野,开放的姿态,奋发的精神,执着的努力”建设“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目前,学校已经建设成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多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作为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尺,作为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指南针,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器,牢固全面的就业工作观,坚持正确的办学定位,突出育人特色,明确思路,健全机制,创新举措,突出重点,整体推进,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毕业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促进了学校快速发展。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本科毕业生年底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就业工作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得到了上级的表彰、社会的赞许和毕业生的认可。


     “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文化氛围,为学生投入再多都不算多”

     “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文化氛围,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学生中去,为学生投入再多都不算多”。朴实无华的话语中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质量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安徽理工大学按照现代社会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课堂上,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创业孵化室、试点教学搞得风风火火;课堂外,设基金、助项目、办培训、搞活动等也成效显著。根据学校专业特点,学校投入200多万元,修建了面积约15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基地,配齐各种设施设备,在学校层面为大学生搭建了公共创业教育孵化平台;学校还成立创业模拟实训中心,设立创业孵化室,对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岩土工程等6个孵化室重点建设和扶持;并在校外建立51个大学生创业见习基地,利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1000多人进入校外基地进行创业见习,深入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我们虽然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个个都是精品,但我们一定要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好的毛毯,好的平台。”这是颜校长的心声。

    2011年这一年,学校投入专项经费45万元作为“安徽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基金”启动资金,扶持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同时,划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专项经费5万元,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2011年这一年,学校遴选10个大学生创业计划项目分别给予3000-5000元创业基金资助,促进了创业计划的实施,大大地激发了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2011年这一年,通过举办培训班、创业报告会、创业经验交流会,创业培训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学校通过“五项机制”保障和“五项措施”助力,以国家级“采矿类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省级“地军两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为契机,以点带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12年学校遴选240名学生,建立矿业工程、机电、材料与化工三个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改革实验班,进一步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改革。近年来,学生踊跃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和创业计划大赛,获得国际、国家、省级奖项300多个,其中国际、国家级金奖(一等奖)20多项。学校连续5年被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称号。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种种努力,表明“创业示范校”荣誉名至实归。

      “教师的培养是创新的另一个重点”

    青年教师是学校未来发展建设的希望,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安徽理工大学历来高度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出台了许多举措,投入力度也逐年加大。尤其是近年来,多措并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如切实抓好新教师岗前培训,通过集中授课、举办专题讲座等,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改善单一的学历培养结构,积极选派优秀教师赴国内高校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进行学习和研究,到国外访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合作研究、校际交流;出台《引进人才科研启动基金管理办法》、《青年教师科学研究基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加大对青年教师的科研资助力度;出台《安徽理工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工程实施暂行办法》,每年遴选30左右中青年学术骨干,进行重点培养。2011年,安徽理工大学实行为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制度,这从学校层面予以制度化尚属首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我们在特色办学的情况下,打造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通过学习,博士生引进,提高科研水平等方面,在思想上、师德师风建设上,起示范作用;注重培养团队精神,让教师走出去开拓眼界,培养精英教师;通过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促使教师创新最终达到学生创新的目的。”颜校长如是说。

    在****安徽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校的科研工作如同沐浴在阳光雨露中,科研成果成绩斐然。全年科研到账经费破亿元大关。2011年度,安徽理工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15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6项;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淮南市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


    “教育能消除战争,消除饥饿,消除暴力,保证公平,最终实现世界的大同。这是教育的目的。我们培养学生必须理解社会、了解社会,只有这样才能溶入社会、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成为栋梁后才能引领社会,最后才能感恩社会。”这是扎根在颜校长心中的育人理念。当今时代,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社会面临深刻转型,育人作为大学核心使命的重要地位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考验与挑战。因此,“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大学始终保持旺盛的育人原动力,必须牢牢地扎根在教育者的脑中,才能真正地实现以学生为本,走“特色办学”之路。(文章来源:江淮时报记者张珊梅)


上一条:【中安教育网】安徽理工大学调研201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下一条:安徽教育网:教书育人楷模候选人先进事迹系列报道宫能平:师爱育人 品德为先 言传身教 乐于奉献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