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客户端】2025年4月8日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长丰县马郢村正发生着一场美丽蝶变。近期,安徽理工大学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巷隅焕新实践队参与的“街巷·再生”改造专项活动成果显著,为马郢村的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与创新动力。

马郢村,这个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淳朴民风的乡村,在新时代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深入贯彻乡村振兴战略,马郢村积极寻求外部支持与合作,与共青团安徽省委、省学联主办的“街巷·再生”改造专项活动紧密相连,吸引了来自全省28所高校的50支项目团队参与。安徽理工大学巷隅焕新实践队凭借其独特的“烟火塑街巷,安全固根基”系统性改造方案脱颖而出,荣获二等奖。
在方案设计过程中,马郢村与实践团队深度合作。首轮方案聚焦于完善基础功能,为村民生活提供便利。实践团队精心绘制区域平面图,设计墙绘初稿,力求展现马郢村的独特风貌。第二轮,马郢村积极引入村民参与机制,村民们热情反馈,实践团队依据实地意见,对入口处油菜花花圃与油坊特色文化体验区的复合方案进行调整,让改造方案更贴合村民需求与乡村实际。第三轮,双方共同强化安全文化融入,在休闲区增设安全设施,实现小油坊安全设施全覆盖,为村民的生活安全保驾护航。
为确保改造方案顺利落地,马郢村与学院师生共同对方案进行细致打磨。从安全设施布局到文化元素呈现,每一处设计都经过反复斟酌。土木建筑学院老师任媛媛在方案研讨中,敏锐指出项目在规划和文化挖掘上的不足,提出结合学院学科特色,深挖小油坊历史文化,打造特色街巷,探索“农、学、村”深度融合模式,实现学术研究和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的建议,得到了马郢村和实践团队的高度认可。
模拟路演环节同样凝聚着马郢村与学院的共同努力。学校团委召开的模拟路演线上评审会,对改造方案给予悉心指导。从PPT的色调统一,到经济可行性分析,再到实际路演汇报中可能面临的问题,都提出针对性修改意见。马郢村与学院师生在模拟路演后积极复盘,围绕修改意见,重新审视实地调研数据和村民需求,依托马郢村的“烟火气”文化定位,挖掘项目成果与小油坊历史文化底蕴的契合点,让每一处改造都富有文化内涵。
此次改造不仅是街巷的物理更新,更是马郢村发展的新契机。下一步,马郢村将按照竞赛要求,配合学院选派驻村人员参与施工,以小油坊东侧道路沿线改造为突破口,全力构建集思政育人、安全科普、文化传承、现代风貌于一体的乡村样板。同时,马郢村还将与学院携手,致力于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打破城乡沟通壁垒,探索城乡资源互换互补的融合发展路径,整合校地资源,打造常态化志愿服务网络,吸引更多人关注马郢村,助力乡村在安全有保障、文化有特色、产业有支撑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让马郢村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