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践展现青春作为 用奋斗践行使命担当——记我校“万名学子进万村”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三)

核稿:丁玲玲 撰稿:朱梁、储兆晶、杨志华、张晶、任翔、王晓悦、陈祥子 审稿:董坤
资料来源:校团委      日期:2023-08-19     浏览量: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大学生“珍惜韶华、奋发有为”,7月5日,我校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全面启动,全校156支团队,1万多名同学以“学习思想跟党走,勇当先锋建新功”为主题,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投身红色宣讲、生态环保、爱心公益等乡村振兴实践,用实际行动奉献青春力量,用所学知识服务乡村振兴,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精心选拔,用心培育。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组织辅导员、团支部和学生认真学习学校关于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文件,根据文件精神和学院实际拟定实施方案。学院始终坚持每位在校生至少参加一次集中社会实践,让每位同学深入了解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意义,加强宣传动员,规定团支部组队数量,并且配齐指导教师。学院团委对申报材料开展专项评审,给予队伍类别确认,加强方案完善研讨,最终全院组建40余支实践团队,300余名学生集中开展社会实践,实现了暑期社会实践类别全覆盖。指导教师从方案研讨到过程跟进再到新闻宣传,用心培育团队,主动凝练特色。

党史学习,强时代责任。“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新时代强化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就要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从党的百年奋进征程中感悟真理的力量、信仰的力量、精神的力量。学院组织多支党史实践团赴省内各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参观了安徽省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小甸集特支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林园、新四军旧址、舒城县的新四军第四支队驻舒旧址、刘邓大军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青年学生在沉浸式教育中感悟不同时期信仰的执着和力量。志愿者们在参观学习后,纷纷写下感悟:生于华夏,何其有幸。一段段历史让他们铭记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和未来的使命与责任,真正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非遗寻访,品文化之美。“文化立世,文化兴邦”。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智慧积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星。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满足广大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次社会实践充分利用安徽的非遗文化,组建团队前往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楚文化博物馆、淮南市寿州窑陶瓷传承基地、安徽省博物院、黄山歙县和宣城泾县开展楚淮文化和徽州文化的传承发展现状调研,寻访寿州窑传承人朱兆龙和宣笔传承人徐永龙。不论是寿州窑还是宣笔和歙砚,都是在一代代传承人的接力下守正创新,将传统文化之美延续发展。

乡村振兴,献青春智慧。为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学院组建了15支乡村振兴团队,近100名学生奔赴祖国乡村围绕农村基础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文旅发展、生态农业以及农村环境治理等开展学习调研。他们在金寨大湾村拜访了陈泽申老人,听他讲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给大湾村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志愿者们走访大湾村“零碳乡村”电力驿站,深刻感受到了科技赋能农业农村发展,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深入了解作为一名材料学子,在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中,材料学科的重要性。志愿者们开展“互联网+”赋能农业发展宣讲、防范电信诈骗宣传和电子商务宣讲等,志愿者们将熟悉的互联网技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给老百姓,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

义务支教,展志愿精神。为促进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乡村服务能力,推动乡村教育改革,助力乡村教育提升。学院组建近10支教团队开展乡村义务支教活动,前往淮南、芜湖、阜阳等地区,开展10余场专题支教活动,活动内容传承红色基因,红色思想浸润校园;聚焦生活环境,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环保意识正当时,开展绿色低碳教育;科学探索激兴趣,开展科学实验体验;强身健体不止步,丰富体育课程;动手涂鸦绘未来,开展美育课程;丰富多彩的支教活动,给予了志愿者们回馈社会、提升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培养了支教团成员的项目意识,锻炼大家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支教活动得到了当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致好评,帮扶学生数百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同学正在调研

化学工程学院

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化学工程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旨在组织青年大学生勇挑重担,在乡村振兴的探索与建设中实干争先。学院依托“七彩假期”等品牌服务项目,组建“向日葵”领航服务队、“物丰民乐”村兴民丰实践团等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16支,其中国家级专项团队1支,省级专项团队1支,校级重点团队1支,院级团队13支,深入合肥、淮南、芜湖等地进行实践,活动受到安徽新闻网、农民日报、淮河早报等媒体报道。

拿起“科普教育”的扩音器,当好“宣讲员”。实践团走进肥西县丰乐镇赵桥村,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在当地开展“化学与生活”化学知识普及教育、“珍爱生命,严防溺水”、“爱护眼睛,卫生用眼”、合理使用网络、心理健康保健等主题宣讲。通过课堂宣讲、观看视频、互动游戏、手工制作等方式,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在留守儿童的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提升了村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

传递“爱国教育”的接力棒,当好“传承人”。实践团注重传承红色基因,前往安徽渡江战役纪念馆考察学习,深入发掘渡江战役历史和红色文物资源,为无为市福渡镇周闸村18名留守儿童详细介绍渡江战役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重要意义及其精神内涵,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文化氛围。

同唱“乡风文明”的主旋律,当好“排头兵”。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实践团充分发掘乡村传统优秀文化的深厚底蕴,为肥西县丰乐镇赵桥村村民开展传统文化课,通过发放宣传册、优良家风主题宣讲等活动,向当地村民介绍乡村中世代传承下来的良好家风族训、乡规民约以及孝道文化等内容,同时宣传道德模范的典型事迹和崇高精神,让文明乡风浸润人心。

手执“慰问访谈”的记录笔,当好“调研员”。老党员是党和国家历史的亲历者、建设者,在肥西县丰乐镇赵桥村,志愿者们对老党员、老军人殷正来、胡宗斌进行采访并为他们送去了慰问品。通过采访,志愿者们了解了老党员们经历过的艰苦岁月,深刻领悟了前辈们无私奉献、顽强拼搏、敢于牺牲的价值取向。

穿上“担当作为”的红马甲,当好“勤务员”。为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团推进乐善教育行动计划,深入肥西县丰乐镇赵桥村,围绕“快乐学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开展暑期辅导课。项目以集中辅导文化知识课程为主,开设数学、语文两门课程,并根据孩子们暑期作业完成情况,制定每日学习计划,同时,安排了绘画、手工、体育等课外活动。截至8月,该项目服务受益留守儿童近百人。

化学工程学院同学正在调研

机械工程学院

教育关爱,筑梦远航。机械工程学院依托专业优势,组建实践团赴芜湖、淮南、宣城等地开展活动。队员们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孩子们带来航天知识科普小课堂。他们将航天动画和航天新闻植入课堂,讲述中国航天日、中国航天英雄等知识,传播中国航天人勇敢坚韧的奉献精神。他们还将火箭模型和航天模拟器带到现场,以边看、边讲、边问、边学的方式引起孩子们浓烈的兴趣,积极参与交流互动。

资源优势,示范引领。学院组建多个团队分别赴马鞍山、宣城、池州等地开展调研活动。马鞍山市湖阳镇西峰村、宣城市蔡村镇赵村里、池州市霄坑村分别依托龙虾产业、绿色生态、茶叶等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实践队员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不仅对乡村振兴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更加坚定了投身祖国基层的信念。

创新驱动,助力发展。实践队员走进安徽皖南电气有限公司和安徽火山湖智能装备有限公司。通过参观厂史馆感受企业文化,走进生产车间了解电机生产流程,队员们不仅被现代化企业规模和高度自动化生产模式所震撼,更是真正做到了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此外,通过企业优秀员工代表开展座谈,实践队员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非遗传承,凝聚力量。学院组建团队赴阜阳、池州等地开展非遗文化传承调研。实践队员走进太和清音与细阳锣鼓,在清丽的曲调与激昂的锣鼓中,找寻历史遗迹,接受美学洗礼。在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实践队员走访当地傩文化展览馆,深入了解池州傩戏文化,在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机械工程学院同学正在调研

矿业工程学院

结合所学专业,提升实践能力。矿业工程学院组织学生立足专业,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职业发展紧密结合,通过开展专业实践、工厂企业学习参观与就业实习等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活动,探寻自身学业缺口、明确社会用人需求,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加强校企合作,发挥协同机制优势、培养专业创新人才。

凝聚青春力量,探访特色产业。矿业工程学院志愿者结合专业所学,奔赴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阜南县黄岗镇、六安市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实践团深入探究了余安村通过其生态环境优势发展黄金芽茶、岳西翠兰特色茶产业、中药材种植业和纺织业的特色产业模式;参观了六安瓜片的制作过程,动手劳作,在田间地头开展“茶山上的思政课”,参与“柳编”产品的设计研发、经营管理及营销、创意定制、个性化服务、工艺制作体验及品牌推广等工作。近些年来,不断有众多高校学子同黄岗镇人民一起投身于破解“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下去”与“活起来”现实困境;志愿者们通过实地调研用双手记录国泰民安,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乡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结合天堂镇生态、人才、文化、组织深入探究了产业发展现状、模式及未来规划。

追寻红色印记,重温峥嵘岁月。立足红色热土,感悟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矿业工程学院组织实践团前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新四军军部旧址开展社会实践,在“皖南事变死难烈士永垂不朽”黑色花岗石纪念碑下,实践团全体师生举行了默哀鞠躬仪式,向烈士们致以深切的思念,献上崇高的敬意;通过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详细了解了新四军发展壮大、英勇抗日的战绩,参观了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办公室和起居室,观看了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史料图片,通过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篇篇翔实的史料,重温了那段战火纷飞的革命历史,再现了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悲壮场面,感受了革命先驱用鲜血为云岭种下了永不磨灭的“红色基因”。志愿者们接受了一次革命传统教育,经受了一场精神洗礼,深刻感受了党的坎坷而光辉的历程,从历史的回顾中汲取了无限的精神力量,增强奋进新时代、勇做先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聚焦乡村振兴,寻脉匠心非遗。为推进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工作,矿业工程学院组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宣城市泾县寻找非遗文化,拜访非遗传承人,走进宣窑陶坊、中国宣纸文化园、木梳产业园、三兔宣笔有限公司、查济古村落、国民油布伞厂进行考察调研,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采访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零距离感受、沉浸式体验泾县非遗文化魅力,引导同学们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真正做传统文化的探寻者、实践者、推行者,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奋斗的路途上开花结果。

矿业工程学院同学正在调研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大学生深入乡村、深入群众,引导大学生扎根农村、投身乡村振兴,7月,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组建多支“探寻发展奥秘、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成就观察团赴铜陵市义安区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围绕理论宣讲、乡村振兴、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生态文明建设展开。

依托自然美,乡村“靓”起来。实践团走访调研了美丽乡村示范村犁桥村,了解其发展方式和发展成果,找到可供借鉴推广的乡村发展方案。犁桥充分认识并发挥自己水面资源的优势,采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方式,致力于依托自然优势和历史优势,在不破坏其原有的生态、社会环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和完善。犁桥村已经成为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构筑整体美,活力“迸”出来。实践团参观犁桥村打造的集民俗文化、乡村休闲、古镇原貌为一体的梨桥老街——犁桥水镇项目。该项目的初衷,不仅是为了吸引当地农民和本地市民,也不仅是吸引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建设,而是吸引周边城市的白领和年轻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人才赋能,良性循环,经济持续发展。犁桥水镇开园69天,已累计接待市内外、省内外游客共计80余万人,实现营收1300万元,其中60%的游客来自于铜陵以外的周边城市以及沪苏浙游客。

打造现代美,群众“富”起来。实践团拜访铜陵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铜草花国家众创基地,参观铜陵市重要的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园区,了解铜草花众创基地互联网创业新模式,其中电子商务为农村赋能,效果突出。基地将铜陵市特色产品,如白姜、凤丹、菊花茶等进行产业化,同时建有生态养殖区、循环农业经济园区中的生态循环农业的试点、扶贫专区等。产业园正是发挥了互联网经济的优势,带动当地人民发家致富。

注重个性美,特色“显”出来。实践团成员参观了龙潭肖古村落。2014年该地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实践团成员们在古村落里瞻仰了新四军五团的遗址,并在此重温了入团誓词与入党誓词。古村落风貌独特,历史悠久,保存较为完整。徽派民居,围绕着龙潭,依山而建,具有文化背景和故事传说,吸引了浙江卫视综艺来此村落改造乡间民居,名声日盛,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数学与大数据学院同学正在调研

医学院

学院高度重视,组织工作严谨。医学院一以贯之重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工作,为更好地进行实践活动的组织工作,医学院学生工作分委员会多次开会研讨,建立了答疑交流群,帮助同学们积极进行项目申报。今年暑期,学院共组建了32支实践团队,其中国家级团队9支、省级团队3支、校级团队5支、院级团队15支。各实践团队围绕“理论学习”宣传、“红色记忆”寻访、“爱心医疗”服务、“国情民生”观察等实践主题,精准定位,持续发力,走进基层一线,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院做到免费为师生购买保险、提供实践基金支持、指导老师全程安全追踪等,努力为在外实践队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持。

发挥专业优势,助力健康中国。医学院实践团队活动颇具特色,重点围绕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以健康护航行动为主要内容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充分发挥医学专业优势,赴芜湖、淮南、六安等地,与当地医务人员共同配合开展义诊义检活动,为村民们测量血压、血糖和送爱心医药包,耐心详细地聆听并解答了村民们对疾病的疑问,同时开展急救知识宣教,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并演示急救操作以及生活中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群众对急救知识的认知。活动中发放健康知识手册约1000份,介绍艾滋病的危害、预防慢性疾病、结核病以及如何均衡营养等健康小知识,让健康服务走进乡村。

传承非遗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戏剧文化,品味京剧脸谱独特艺术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安徽理工大学医学院梦绘脸谱实践团赴六安市霍邱县高塘镇中心小学开展彩墨京剧脸谱系列活动,通过讲述京剧脸谱的基本知识、京剧行当分类、京剧脸谱各种颜色的含义,以及《说唱脸谱》歌曲传唱、京剧脸谱趣味知识竞答、手绘脸谱体验活动等,让孩子们感受京剧脸谱艺术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支教播种希望,爱心浇筑梦想。在高塘镇中心小学,安理天使志愿服务队结合自身专业特长,精心设置课程,赋能儿童成长。围绕党史故事、经典文化、趣味物理、象棋对弈、飞盘运动、艺术美育、卫生知识等内容设置课程。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寓教于乐、融学于趣,让孩子们在学习和玩耍的过程中,充实而愉快地享受着这个特别的学习生活季。

医学院同学正在调研

撰稿:朱梁、储兆晶、杨志华、张晶、任翔、王晓悦、陈祥子

核稿:丁玲玲

编辑:宣传部 夏雅凤、陈颖

审稿:董坤

上一条:校领导带队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调研 下一条:校长袁亮院士出席云南省交通运输厅昭通隧道科技攻关项目研讨会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