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学校接到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联合下发的《关于2014年安徽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评选结果的通报》。我校被评为“全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2支实践团队被评为优秀团队,4篇调研论文获奖,取得了各类奖项的大丰收。
由能源与安全学院12名博士和博士生组建的国家级重点团队煤矿科技服务博士团,以“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题,辗转数千里,深入山西霍州,贵州贵阳、盘县、水城等煤炭企事业单位,走进采煤一线开展专题培训和科技帮扶等实践活动。由医学院医学专业学生组建的心肺复苏术专项培训服务团,作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激励行动和安徽省红十字会“益行计划”立项资助项目,走进淮南市八公山区闪冲回族村、田家庵区洞泉社区,阜阳市临泉县范兴集乡和亳州市利辛县永兴镇等地,通过课堂集中讲授、示范演示与实际操作等形式,为农民送去心肺复苏术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并发放了价值近万元的常用药物。2支团队的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服务地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丰硕的实践成果,被评为“全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煤矿科技服务博士团走近采煤一线开展科技帮扶活动

心肺复苏术专项培训服务团在基层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培训

优秀调研报告一

优秀调研报告二(摄影:由各学院提供)
今年学校在暑期社会实践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除了加强新闻宣传和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外,还突出社会实践活动的“课题化”,立项资助了21个实践团队,让师生带着问题和思考走进社会,引导青年学生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了许多题材新、接地气、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学校推荐的4篇优秀调研报告全部获奖。其中化学工程学院的《“我家小区亮灯率”——安徽十县市百小区入住率调查报告》(负责人:孙倩,指导老师:曹秀军)获得“全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一等奖”(全省11篇),通过调查不同小区的亮灯及居民入住情况,分析反映当地房地产市场的真实自住需求,为政府合理调控房地产市场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土木建筑学院的《安徽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负责人:陈旭,指导老师:任少伟)、能源与安全学院的《基于六安市寿县隐贤镇姚祠村土地流转研究》(负责人:余浩冉,指导老师:金德)、化学工程学院的《皖西南地区传统手工业生存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负责人:陈伟,指导老师:钱元)等3篇论文获得“全省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全省20篇)。我校获奖数量和质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
(撰稿、核稿:校团委 刘瑞、赵宁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