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年 | 守正创新凝心聚力,奋力书写新时代人事人才工作新篇章

核稿:党委教工部、人事处、校妇女联合会 陈孝杨 撰稿:党委教工部、人事处、校妇女联合会 魏元一、訾媛媛 审稿:党委宣传部 李长虹
资料来源:党委教工部、人事处、校妇女联合会      日期:2025-04-21     浏览量:

五年来,学校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落实党管人才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人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引进培育了一批高端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为学校事业发展和“双一流”创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队伍保障。

坚持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成效显著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精神,健全教师荣誉制度体系,制定落实教师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标准实施方案。通过开展教育培训、优秀教师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教师节表彰等活动,积极营造爱岗敬业、乐教爱生的育人氛围,培养了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优秀团体和先进个人。 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属高校唯一),“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个,获四部委五年一次表彰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校长袁亮院士荣膺“全省教书育人楷模”,涌现了一批荣获“全省模范教师”“全省优秀教师”“安徽省最美教师”等先进典型。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业绩考核、晋职晋级、人才招聘、评优奖励等的第一标准。出台“师德失范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师德考核实施细则”,把师德教育纳入教师岗前培训、专题研修等环节,开展全校教职工师德教育专题学习活动、师德师风专项检查、师德年度考核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等,全面夯实教师发展之基。

坚持党管人才第一原则,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基本建立

学校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战略性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统一领导、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二级机构协同联动的人才工作格局,形成“党委领导、党政协同、部门协调、院系主体”的人才工作体制。压实各教学科研单位引才、育才主体责任,建立人才引育周报告、月调度和季赛马机制,学校人才规模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升、结构不断优化。

修订“特聘教授聘任与管理办法”,多次迭代“人才引进与管理办法”,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确保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力。全职引进国家级、省部级人才20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优秀人才60人,优秀青年博士580人,柔性引进各类特聘高端人才50人。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成功培育国家、省级人才60余人次,获批省级领军人才团队2个、“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专任教师博士化率超60%,增长11%;具有高级职称人员1000余人,师资队伍数量持续增长、结构日趋优化。

加强博士后流动站内涵建设,提升博士后培养质量。两次修订“全职博士后招收与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博士后招收管理等制度。五年来,进站博士后271人,增长146%。在5年一次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考核工作中,矿业工程流动站考核结果为优秀(全省仅6个)。

制定实施“三青”人才培育工程、教师“三种经历”实施办法,持续完善“三助一辅”“三种经历”“三青两带”等教师全职业生涯培养体系。遴选“青尖”“青托”“青苗”工程培养对象426人次,入选青年教师新增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1项,获批率28.4%;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境)外访学、企事业单位挂职以及攻读博士学位,教师具有“三种经历”的人数占比超30%。

坚持深化改革第一动力,职工干事创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深入实施人才分类评价改革,职称评审质量贡献导向作用明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制定实施“综合授权+负面清单”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和“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方案”,初步构建完成学校“综合授权”和人才评价改革思路框架。迭代修订“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落实学科导向、分类评价、代表性成果、贡献与价值理念,推动优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长。2024年度晋升副教授职称教师中,承担国家科学基金项目的占比81.6%,同比增长了36%,教师创新能力、价值、实效、贡献的评价导向作用显著体现。

聚焦学校目标任务,优化岗位资源配置。2021年开展了新一轮专业技术人员、一般管理人员以及工勤技能人员聘用工作,扎实推进岗位管理与分级聘工作。开展试用期考核、年度工作考核,以目标为导向,调动人事管理制度在学校治理体系中充分发挥作用。

立足办学发展需要和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际,不断深化薪酬制度改革,推进分配体系建设,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出台“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完善薪酬管理机制,规范教学科研单位薪酬二次分配,严肃绩效工资发放程序和工作纪律。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制工资,建立灵活的薪酬分配机制,优化高层次人才薪酬,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坚持改善民生第一要务,职工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根据上级政策,两次调增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标准,两次提高公积金缴存基数,发放提租补贴,及时兑现年度考核奖,增加离退休人员退休补贴,在职教职工人均年收入增加17.8%。

建立健全教职工荣休制度,举办年度教职工荣休仪式,回顾发展历程、总结经验成就、传承优良作风,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持续优化教职工健康体检项目,筛查潜在疾病、降低健康隐患、提高生活质量,教职工年度体检标准在每人每年300元基础上提高了3倍。

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教职工办事更便捷更高效。完成了档案数字化一、二期项目140万页的扫描和挂接,占可数字化馆藏档案79%,基本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借阅系统化、服务便捷化。新入职人员信息填报、教职工请假、档案借阅等实现线上申请审批,人事管理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撰稿:党委教工部、人事处、校妇女联合会 魏元一、訾媛媛

核稿:党委教工部、人事处、校妇女联合会 陈孝杨

编辑:党委宣传部 夏雅凤、陈颖

审稿:党委宣传部 李长虹

上一条:我校成功举办2025年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士学位外国语水平考试 下一条:这五年 | 锚定“双一流”创建 聚焦有组织科研 跑出科学研究提档升级加速度

关闭

分享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