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分会主办,安徽理工大学、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2025年全国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系主任联席会议、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届第八次会议、中华预防医学会公共卫生教育分会第五届第五次常委会会议在合肥举行,会议以“深化改革,一体推进公共卫生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主题,共同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教育创新模式、科研攻关路径和人才培养机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党组书记、局长沈洪兵,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陶仪声,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立明,中华预防医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施小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农林医药科教育处处长唐博文,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刘同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厅副厅长刘业勋,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党组书记、局长、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刘志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席教授、安徽医科大学校长翁建平,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胡志斌,皖南医学院校长姚应水,学校党委书记郭永存,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亮院士,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鲁超、张平松、徐良骥出席会议。

陶仪声致辞
陶仪声在致辞中表示,安徽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通过基础设施升级、制度创新与数字赋能三箭齐发,构建起融合多重保障于一体的“平战结合”韧性体系,成为全国公共卫生现代化转型的生动典范。新时代新征程,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公共卫生教育、科技、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以此次会议为新起点,以高质量教育,夯实创新根基;以高水平科技,驱动发展引擎;以高素质人才,铸就核心优势,奋力在护佑人民生命健康、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征程中再创辉煌!

郭永存致辞
郭永存向莅临会议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表示,学校公卫学科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职业安全健康方向,先后获批省部级科研平台,牵头承担职业安全健康领域一批重点科研项目并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培养公共卫生领域复合型应用型急需人才。在学校办学80周年、医学教育办学40周年的标志性年份,学校将拉高标杆、对标对表,向省内外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学习,聚力推动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

杨峰致辞
杨峰表示,中华预防医学会与全国各公共卫生学院作为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将共同发力深化改革创新,培养新时代公卫人才;聚焦学科前沿,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深化协同合作,共筑公卫发展生态。全力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科技进步,期待以本次会议为纽带,凝聚共识、开拓创新,为守护全民健康、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刘同柱致辞
刘同柱表示,作为健康安徽建设的战略性基础工程,我省深化公卫教育改革,健全“高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五方协同育人机制,确保公共卫生教育事业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期待通过此次大会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创新动能,探索应用型复合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公共卫生教育质量,为筑牢公共卫生防线提供系统性、可持续的智力与人才保障。

刘业勋致辞
刘业勋表示,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实践中,省教育厅持续强化政策供给与条件保障,积极引导高校打破学科壁垒,探索具有公卫特色的学科交叉创新路径。安徽理工大学构建了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应用的职业安全健康科研与育人体系,成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动应用型高校特色发展的优秀代表。希望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对我省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李立明致辞
李立明表示,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发展建设是新时代塑造发展新动能、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治国方略,是打破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途径。他强调,公共卫生教育坚持科技、教育和人才培养一体化建设是发展高质量公共卫生事业的必然要求,要打破体制机制的传统壁垒,整合资源技术,重构教育体系,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实战能力培养,强化科技深度赋能和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协同共生的生态环境。

新书发布会
开幕式上,举行了“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公共卫生国际前沿丛书《牛津全球公共卫生教科书》发布会。与会人员观看了丛书介绍视频,翁建平作为丛书主译代表阐述了丛书翻译的基本情况和出版的重大意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党工委常务副书记、党总支书记蒋家杰为丛书主译颁发证书。

沈洪兵作主旨报告
专题报告环节,沈洪兵围绕“基因组和AI时代的精准公共卫生”主题,从精准公共卫生的起源与发展、基因组学与AI时代的精准公共卫生及其挑战和展望等方面介绍了AI赋能公卫研究,推动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广阔前景,并提出培养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挑战、把握机遇。

袁亮作主旨报告
袁亮聚焦“深化改革,一体推进职业健康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作主旨报告。他指出,近年来,安徽理工大学建构理工医交叉融合平台,组建职业安全健康大团队,打造职业安全健康特色公共卫生学科群,创新职业健康安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建立职业卫生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取得丰硕成果,为推动煤矿空气革命粉尘无污染、矿工职业健康全周期零伤亡作出贡献,谱写了“健康中国”建设职业安全健康新篇章。

会场(摄影:施培松)
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胡志斌、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国清、贵州医科大学副校长洪峰分别围绕公共卫生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公共卫生行业“冷热现象”原因探析及潜在对策、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的思考作主旨报告。大会设立2个分会场,与会专家围绕“多学科交叉融合,推进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和“公共卫生教育和人才培养”两个议题展开热烈讨论,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科建设、公共卫生教育改革和发展和新时代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来自全国100余所兄弟院校公共卫生学院(系)、国家、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以及长期奋斗在公共卫生教育一线的老院长代表、新华网、健康报等新闻媒体共500余人参加本次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