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学校搭准时代脉搏,立足发展实际,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如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教育特色。
“三结合”扶持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创业
全面提升与重点扶持相结合。学校坚持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重点扶持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相结合。近年来,累计参加各类培训(实训)学生数近10000人次。每年举办校级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近40项,多达20000人次参与。近三年,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983项,其中国家级327项,省级656项。在通过面向全体学生普遍性的创新创业培训,全面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基础上,每年遴选30个左右学生创业项目,每个项目给予5000 --8000元的基金扶持。对于确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市场潜力的项目(含模拟和实体企业),还可追加5万元扶持资金,重点扶持有创业意向学生正式开展创业。
理论培养与实践孵化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职业发展(生涯规划)指导》、《就业创业指导》、《创新创业》等公共必修课,开设了《创造学》、《创业管理》和《创新创业领导力》等一系列选修课程。在创新创业理论培养的基础上,引导创业大学生到校外就业创业基地实训,把相对成熟的大学生创业项目引入校大学生创业基地、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实验室进行孵化,近年来,部分孵化项目创办了企业。
一站式服务与持续帮扶相结合。学校成立了大学生创业服务导师团,为学生提供项目论证、公司注册、财务管理等一站式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创业校友档案,为创业校友解决技术难题、开拓市场等方面提供帮助,实现持续帮扶、全程指导。
在“三结合”扶持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创业中,涌现了一批创新创业校友。2012年校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项目负责人梁亚注册淮南市绿威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到1000万元,16个标准化大棚,拥有食用菌初加工基地、冷藏仓储基地、种苗育种基地、产品质量检验室。2015年的7月,梁亚获得了国家级双创之星的荣誉称号,并且是安徽省入围的20名创客中最年轻的一名。2015年底荣获第二批“安徽省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创业领军人才,并获奖金50万元。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网、安徽日报、安徽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过梁亚的创业事迹,在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人民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学校创业校友梁亚,理工男创业变身“蘑菇王”
(撰稿、核稿:就业处 王新林、宣传部 夏雅凤,董淑平 编辑、审稿:宣传部 夏雅凤、吴照明)